并不是只有重复先贤语录一条道,跳出历史局限性,用宏观的视角总结历史走向,更容易说明问题,顺便还可以看看这位在野大学士到底配不配称之为士。

    如果也是自以为是、听不得反面观点、只能禁锢在固有认知水平里还不愿意尝试思考新理论、故步自封的井底之蛙,就别再往深处聊了。

    权当他是个工具,在四夷馆里混段时间,等自己和利玛窦等人达成了合作意向,扔给陈矩卖个人情也就是了,没有损失。

    “天下财货尽收皇家所有,何来争利一说?”李贽缓缓摇了摇头,认为太子的水平太低,看问题只看到的表象,没有触及思想根源。

    “利,不单单指财货,权也是利的一种,包括生死。先生从诏狱解脱,只需陪西僧在四夷馆中盘桓数日,随意解读几句《论语》即可化解牢狱之灾,同样是获利。

    假如本宫要求杀死马经纶才可获释,先生恐怕就不会答应了。因为在先生的脑子里这种行为的代价很重,甚至高于生死,比较起来不仅没有获利反而亏本了,自然不会做。

    每个人脑子里其实都有一架算盘,不停的扒拉着算盘珠子计算得失,只是每个人对世间万物的估价不同。同样一件事,在先生和我看来有可能是不一样轻重,本宫把这种现象叫做价值观。

    朝中臣子结盟立社,衡量敌我的尺子就是价值观。估价差不多的人,才能凑在一起壮大力量增加影响力。这些影响力可以让他们升官、发财、名声高涨,还能让家族后世蒙荫,也都是利。

    一国一州一府,能产生的利不会在短时间内有太大变化,就像是一碗饭,朝臣们多吃一口陛下肯定少吃一口。朝臣人数众多且前赴后继,陛下孤身一人不好应付,在无法赢得更多利益又不甘吃亏时,回避也是一种选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