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逻辑是不是有点滑稽呢?

    陈矩当时脸都绿了,冷汗顺着鬓角往下流,眼神里充满了绝望。估计在他的心目中答案都是否定的,皇帝之所以如此提问,肯定是自己的马屁没拍好,下次必须加倍努力加倍小心。

    陈矩虽然不是进士出身,但也是念过内书房的,文化水平至少也和举人平级,但他依旧无法看透很多并不太复杂的道理。

    而与他同时代的绝大部分人文化水平更低,分辨善恶的能力更差。在不具备基本逻辑的大环境里,很多事情的结局就是这样的。好心很可能换不来好结果,善意往往会成为恶行。

    这时候过多考虑大众的想法就是错的,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做结果往往与初衷相悖。这就好比牧民们每天放牧都去问羊想吃什么一样愚蠢,啥也不用问,带着羊群去哪儿它们就在哪儿吃草,反倒更容易满足羊群的需求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在这种大环境里,羊群能不能长膘、会不会多产仔,靠的不是羊群的集体智慧,而是牧羊人的经验、眼光和能力。碰上个好的牧羊人,羊群就能过得相对幸福,反之,就是挨饿受冻。

    所以说中国古人把皇帝比喻成天子,代天牧民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,也不存在阶级压迫和贬低底层百姓的含义,只是对现状的精辟总结。

    现在洪涛就打算真的当一回天子,代替老天爷来放牧天下的普罗大众了。不管原本是什么品种的羊,吃惯了什么地方的草,喝惯了哪条河里的水,身上长着啥样的羊毛。

    只要让咱碰上一律得听招呼!让吃啥就吃啥,让喝啥就喝啥,羊毛长得浓密的留着剪羊毛,羊毛长得稀疏的宰了吃肉。然后再训练几条牧羊犬盯着羊群别乱跑,谁不听话就咬谁!

    这样一来不光自己这个放羊的天子感觉轻松,有吃有喝的羊群也会感觉幸福,忙忙碌碌的牧羊犬还能感觉到挺有成就,大家全都满足了,哪怕生产力并没提高多少,这个世界也是和谐的,因为可以变相降低需求。尤其是紧身层面的。

    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