吵得不可开交,为此多名官员被贬黜。

    眼看会试日期临近,如果沈泰鸿一来就高中进士,敌对派系的官员肯定要大做文章,搞不好就会因此影响内阁首辅的位置。

    咋办呢?沈一贯也是个狠人,为了保住官位,居然连哄带骗的把儿子的学籍从浙江调到了京城,然后通过荫恩的方式弄了个官职,正六品的尚宝司司丞。

    要说这个官职也不算低了,即便中了进士也不见得能马上拿到。可沈泰鸿非但不感激父亲的疼爱还当场翻脸,从此视如仇敌,不相往来。

    当儿子的为什么会如此不识好歹,拿老爹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呢?说起来还真不是沈泰鸿糊涂,而是沈一贯太过爱惜羽毛,毁了儿子的一生。

    按照大明律规定,举人当官之后还是可以继续参加会试和殿试的,但有几种官职例外,比如尚宝司。这个部门掌管着皇帝的宝玺、符牌和印章,品级不高,但和朝中重臣甚至皇帝交往太多,很容易徇私情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沈泰鸿就不能参加科考了,对于一位明朝的年轻人,不能堂堂正正的以进士出身步入仕途,就相当于断了今后的前程,无论多努力,大概率无法升到顶层职务,说出去名声也不好听。

    虽然沈一贯被迫辞职并没影响到儿子的官职,可沈泰鸿还是卷入了举子案当中,好在还不深,主动上疏请辞也就成了。可沈泰鸿回到家乡之后始终不愿与父亲和解,总是找各种借口躲着能不见就不见。

    人老了,不管以前是啥脾气,总会不由自主的想儿子、想孙子,盼着膝前能有儿女相伴,一大家子和和睦睦。但不管沈一贯如何努力,仍旧换不回儿子的心。

    常常看着天空发呆,脑子里想的并不是家业,更不是朝堂和江山,他是在回忆当年有老妻、儿子相伴的点滴光阴,虽于事无补却聊胜于无。

    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