便路险道滑,将炮身绑缚在驮马背上,最晚二日也能登城。”

    孙承宗不愧是在翰林院里当过侍读的,对答起来通畅的多,不管皇帝爱听不爱听,一口气将军事部署全讲清楚了。其实也没什么复杂的,基本全是对火炮的安置。

    自京城保卫战大获全胜之后,火炮的威力跟着皇帝威名一起被传得神乎其神,老百姓更关注后者,而边军将领则更看重前者。

    于是原本比较受重视的火炮马上又升了一格,成为特别受重视。各边镇一边想尽办法向兵部索要,一边暗自里筹款凑人偷偷铸造。

    对于臣子们的小动作洪涛没管,也管不了,但永定河铸造厂出产的火炮谁也别想拿走一门,那都是给海军新式战舰准备的。

    杜松和孙承宗由于是坚定的保皇派,又担负着最重要的防御任务,还是得到了优待。一批从旧战舰上替换下来的舰炮,再加上少量陆军装备的野战炮被特批给了山海关,并要求袁可立与李如樟派人予以指导。

    现在看来他们没有糊弄了事,而杜松与孙承宗也没萧规曹随,还是在如何有效使用火炮方面用了些心思。到底管不管用,那就得看平日的训练强度和实战效果了。

    “如果建虏像上次一般派轻骑绕过桃林口,沿途找寻薄弱处攻击又当如何?”不过光做到这一步,洪涛还是不能满意的。

    既然褚英能偷袭成功一次,别人就有可能偷袭第二次,总不能老指望皇帝坚守京城退敌。万一人家不来京城硬碰硬,而是四处游走靠机动力搞破坏,光靠李如樟的三万陆军真没法确保短时间内驱敌成功。

    “托陛下在边关开市的福,杜总兵与臣听取了监枪和参谋的建议,由其找人化妆成商队出关前往北虏腹地,借着贩货的便利多与当地牧民交往,顺势打探虚实,如有风吹草动可先敌一步获知消息。

    另外据臣所知,在建虏称帝建国之后北虏的林丹汗颇有不满,与其在边境摩擦不断,关系逐渐交恶,再想从蒙古各部之间穿行难上加难。”

    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