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,随之而来的就是巨大的劳动力缺口,塞进去几十万人轻而易举。

    另外熊三拔的轨道工程也会越来越多,将来轨道建成之后,沿途站点还需要安排专人值守、维护、售票,粗略算下来没有几万人打不住。

    这其实就是铁路公司的雏形,只是洪涛还没想好该以何种形式运营,索性先这么维持着,反正轨道交通的线路数量还太少,形不成规模,不着急定性。

    但裁撤下来的高级将领就有点麻烦了,他们的年纪都比较大,学习能力肯定要弱很多,绝大部分人无法适应新军队,面临着大面积淘汰。

    可这些人都为国家征战了大半辈子,说不要就不要了,从情理上说不过去,如果处理不好,会伤了很多人的心。

    本着坚决不能亏待对国家有功之人的原则,洪涛打算把他们都纳入总参谋部的编制里去,职务一定要给的高大上,待遇也得高人一等。

    还不算纯粹养着废物,平日里也得对大明的军事建设和作战行动出谋划策。当然了,听不听是自己的事儿,但必须让人家说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还要给这些将门世家一个延续家族辉煌的特权,允许他们把家族里的年轻人送入陆军培训,不用考试也不用挑选,到年纪了就收。

    但进去之后就得按照军队的标准要求了,有本事通过考核的留在陆军中担任相应的职务,实在不成也没办法,该干嘛干嘛去吧,军队里真没法养闲人。

    这就是洪涛计划中的军制改革方案,先拿最有战斗力的边军开刀,只要这一刀顺利切下去了,改革也就等于完成了八成。

    各地卫所和边军比起来要软的多,等待他们的安置条件也差得多。大部分人都要进入农庄自力更生,少部分青壮可以通过考核加入建设兵团,代替劳役去边关承包军事项目,干得多挣得多,自负盈亏。

    安家费?没有!不满意?忍着!忍不住?镇压!没办法,洪涛就是个标准的欺软怕硬性格,想从他兜里掏银子必须之身足够硬。边军惹不起,所以会有优待;卫所军连土匪都打不过,自然就是软蛋,一个铜板也不会给的。

    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