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劳役都不征。但有一样,拿到了土地每年至少要耕种半数,谁撂荒朕就治谁的罪!”

    该如何说服百姓们自愿去辽东开荒呢?洪涛也没啥好办法,还是老一套,以利诱之。

    商人和资本追逐利润,那就开工厂搞海贸,带着他们一起致富;农民钟情于土地,那就让他们当地主;军人们需要荣誉,没别的,抬高社会地位;士人们热衷权力……对不起,这个真没有!

    在士农工商这四个阶层里,洪涛唯独满足不了士人阶层的需求,不光不能给他们分权,反过来还要加以打压,把学而优则仕、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的思想强行扭转过来,让士人真的去热爱学问,而不是用知识谋取权力。

    这么做能成功吗?短时间内肯定不成。文化传统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,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,必须得有个过渡期,比如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。

    期间肯定会引发反抗,说不定还会很激烈,但洪涛不怕。农工商三个阶层已经被利益绑在了自己的战车上,只剩下士人孤掌难鸣。而且自己不会堵死他们的上升通道,只是改变一下方向,难受是肯定的,过了阵痛期也就慢慢习惯了。

    “……如有此等好事小民愿为万岁爷带路!出了山海关到广宁后屯卫,所有的道路小民都熟。小民家里曾有两匹骡马,常年往来于各军屯之间。”

    中年壮汉有点信了,然后就大着胆子提出了要求。为了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几十亩田地,他就愿意冒着生命危险给大军当带路的,可见其对土地的热爱有多深。

    “我等也愿为万岁爷带路,我是猎户、我守过边寨……”而且有这份热情的不仅壮汉一个,他麾下的一群人全都活了,从不敢直视皇帝到跳着脚的报名,中间只差了土地两个字,如果非要再加上三个字,那就是自己的土地!

    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