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    由于工部尚书被免了职,代替工部出席的是左侍郎刘元霖,再加上六名内阁大学士,十五张脸十五种表情,十五张嘴谁也不肯先吭声,无奈之下,内阁首辅朱赓只能抛砖引玉了。

    “准了……”可惜这块砖好像不太奏效,皇帝面无表情的冲后摆了摆手,举着小册子拿着笔的王安刷刷几下就解决了,但主要问题依旧。

    “没人推举吗?”隔了半柱香时间还是没人提出人选,皇帝有些不耐烦了。

    “……”房间里依旧鸦雀无声,现在别说不耐烦,就算暴跳如雷指着鼻子骂街,也没人肯出头推荐官员接替工部尚书一职。不是消极怠工,也不是用沉默对抗,而是真背不起这个黑锅。

    按照此时的官场惯例,如果一个官员出了比较大的错误遭到弹劾,他的推荐人同样也得跟着被弹劾。一个识人不明的大帽子扣上,轻则恶心半年,重则跟着一起倒霉。

    最主要的还是皇帝提出的三个问题太难回答。王恭厂的现场昨晚都去看过了,炸的真叫一个彻底,除了残垣断壁啥都不剩。善后事宜得花钱,按照什么标准给合适必须算计好。多了要和户部扯皮,少了会引起民怨,左右全是错。

    实际上这还是最容易解决的问题,后面两个更难。王恭厂里懂技术的工匠大多都炸死了,房子好盖可人难找,就算马上从全国凑,谁也说不准哪天能凑齐。工匠都凑不齐,谁又敢保证何时能恢复生产,更别提供应禁军了。

    这明显就是个大坑,此时谁来当工部尚书谁就得成为皇帝的出气筒,与其这样不如先空着,反正又不是没空过,朝廷照样运转,少了谁天都不会塌。

    “既然诸位臣工没有合适人选,朕就越俎代庖一次,由工部左侍郎刘元霖任工部尚书如何?”不说话是吧,洪涛要的就是这个效果。当下也不迟疑,脱口而出一个人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