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网址:www.kushuxs.net
    ?  第二六四章又打又拉惹事老婆

    “......是夜‘乱’军四起,厮杀之声,彻夜可闻,然百姓虽有惊惶之意,盖闭户者,‘波’及不过百之一二,何哉,皆惧王师杀伐,困不敢出。 至天明,军奉帝命而入,遂平,得残卒万余。”

    《帝国之崛起——卷一》,清州散人著。

    “一个庞大的帝国,是不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的行程,它总是要经历一次一次的军事斗争,这是历史的规律,没人没可以改变,而编者以为,平壤之战,则是这个东方庞大的帝国早期最重要的一次战斗,此战以后,帝国的统治者,将他的统治中心,从一个偏僻的渔村,转移到这样一个当时来说无论是经济,人口,军事都具有巨大潜力的城市,并以此为基地,将他战无不胜的军队向四周极力扩张,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军事胜利,可以这么说,没有平壤之战,就不会帝国紧接而来的高速发展期!”

    《世界通史之亚洲近现代军事史》,帝国皇家出版社编。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没有人知道,这短短的一夜,会在历史上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,余风也不知道,他只是按部就班水到渠成的做着这样的事情,实际上,连他自己也‘弄’不清楚,到底是历史在推动着他,还是他在推动着历史。

    事情发展到现在,既在他的意料之中外,又是在他的意料中,唯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,就是这一切的发展,至少到目前为止,都还没有脱离他的控制,他还掌控得住局面,就算这一次大‘乱’,他莫名其妙的得了一万多降服的朝鲜士卒一样,这原本不是在他的计划中的,但是,他迅速的为这些朝鲜士卒找到了安置的地方。

    崔阳浩和他手下的那些家丁,余风本来是不打算将他们留在平壤的,这样的人,留在平壤只能是一个极其不安定的因素,他当初的想法,就是若是这崔阳浩如同池长青一样识时务的话,让他为自己的马前卒,也不是不可,但是,显然崔阳浩的选择和他的初衷有一些距离,即便是余风再大度,这崔阳浩是一定要走的。

    只不过,去哪里,却是由他做不了主了。池长青接收了大部分原来崔阳浩的麾下的朝鲜兵卒,对于这个他的手下曾经的旧主,自然是要多多碍眼就有多碍眼,恨不得他在‘乱’军中死掉了才好,余风对崔阳浩的保护,让他有些失望,但是他也及时的揣摩出了余风的意思,那就是余风目前并不想因为崔阳浩的缘故,和朝鲜枝繁叶茂的崔家撕破脸,本来不过就就事论事,若是转换成‘私’人恩怨,对于余风已经余风的势力来说,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情。

    所以,他很是贴心的给余风献上一计策,请崔阳浩回王都述职,远远的打发他到汉城去,若是崔阳浩要保住崔家的颜面,不想显得自己是那么无能的话,对于他在平壤这边屡屡受挫的事情,肯定不会大肆宣扬,毕竟他现在头山还顶着一个“抗清英雄”的光环。至于他愿不愿意回来,什么时候回来,那就是他的事情了。

    余风对此欣然采纳,能够不伤和气的处理这个事情,那就最好了,当初若是没有崔家的斡旋,他在新城也不能那么容易立足,眼下虽然他做的事情对于崔阳浩来说,是有些过分了,但是,他毕竟还是不想做绝。

    于是,整军之夜过去的第三天,崔洋仅仅带着百余‘门’从人家将,从平壤离开了,而平壤城的整军运动,因为他的离开,更是开展得火火红红起来。

    整军的范畴,不仅仅包括那些朝鲜降卒,也包括了风字营的大部,实际上,如果再加上原新城的民务衙‘门’,军务衙‘门’和内务衙‘门’正式的开张理事,这次的整军运动,更像是一次余风系统的大肆整编。

    从降卒挑选了近四千人,补充进了风字营,让很多人都以为余风会单独为这些降卒开辟一营的时候,余风的做法却是让大跌眼镜。

    余风将自己的军事系统,从根本上,将自己的士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