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刘锜啊,秦凤泾原那边现今如何?”

    刘锜道:“回王爷,前两年西夏倒还平静,今年冬过,便有些蠢蠢欲动起来,如今两路都在备战练兵。”

    赵柽点了点头,这些事他倒是不知,想来道君皇帝不愿意调西军去征剿王庆,也有这方面原因,他道:“老将军和令堂可好?”

    刘家亦是西北将门,刘锜的父亲乃是名将刘仲武。

    刘锜的母亲,则是苏轼长子苏迈之女,说起来这刘锜是苏东坡的曾外孙。

    刘仲武当年也是受过恩召的,不过做的京官比较特殊,和黄觉一样,皇城司副使,恩召坐上这个位置的,都是皇帝视为心腹的人。

    后来刘仲武相继做了熙河都监,知河州,陇右战役之时,在收复湟州,西宁州的战事上,刘仲武都是带兵独打一面的。

    再后来攻西夏,刘仲武受高永年兵败牵连,差点流放岭南,不过道君皇帝对刘家独有恩宠,免了罪过,后又知西宁州,兼任陇右都护府大都护,再知渭州。

    刘仲武是道君的心腹,是仅有几个二次恩召进京过的西军将领,二次恩召则为龙卫、神卫四厢都指挥使,这个荣耀其实是极大了。

    再复出则知熙、秦两州,挂步军司副都指挥使。

    熙帅刘法死后,刘仲武又以熙、渭都统制摄之,赵柽前往陇右的时候,熙河路经略安抚使正是刘仲武。

    这一次刘锜入京,道君皇帝给的官职就是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。

    所以,赵柽知道,作为心腹,刘锜是道君皇帝亲点来的。

    这也是在进门后,刘锜能第一个说话,能排在那儒雅书生之前。

    刘锜这时忙道:“多谢王爷挂念,家父家慈安好,锜来京前,家父特意嘱咐,要锜代家父向王爷请熙河怠慢之罪。”

    赵柽笑了笑,他去陇右时,除了在熙州见了刘仲武一面,过后刘仲武再没拜见,便是过年也没送什么礼物。

    可不拜见就对了,拜见才真的是不好啊。

    他点了点头:“坐下说话吧。”

    刘锜坐下,赵柽的目光落在了第二人身上,这看似儒雅书生的青年,再次见礼道:“府州折可存,拜见王爷!”

    折家当代家主是折克行,折克行子女众多,名声大的儿子有折可大,折可求,折可存。

    折家可字辈在本朝算是第六代,若算上前朝为将做帅的话则是第九代了。

    折家是西北最大的将门,事实上西北是个笼统的概念,比如说陇右到河东,中间隔着五道军路,那是很遥远的,只是都沿着边境,统称西北五路,若是算上靠内永兴军路,又叫陕西六路,算河东路的话,就叫西北六路了。

    折家不但是西北最大将门,也是大宋自建朝来最大的将门,麟州的杨家将,实际上一直都是折家的手下。

    折家家族昌盛,族人众多,开枝散叶,世袭府州一地,这也是别的将门无法比拟的,在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大宋,将门世袭州府,可想而知有多难,又有多强。

    折彦质的那支折家,不是折克行这一脉。

    折彦质的父亲折可适,是折克行的堂侄,与这折可求,折可存乃是一辈,但岁数却是差了几十年之多,但在这个时代的大家族内,这种并非稀罕,反而十分常见。

    十六岁有子,五十六岁再有子,几代下来,甚至同辈差百岁的都有。

    折家可字辈,最厉害的就是折彦质的父亲折可适,可字辈的折家将中,最为耀眼之人,被誉为“真将种也”。

    折可适没有依靠折家,所有军功都是和西夏一刀一枪打出来的,十六、七岁从军,每战必克,屡立奇功。

    最为民间津津乐道的,则是杀得西夏的战争狂人小梁太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