里怕是遍地皆敌了。

    心中的恼火自是不提,可面对李太妃老太太也不敢冷眼得罪。脸上挤出一丝微笑,想将这事儿揭过去。

    不料还未开口,便见李太妃将目光放在了黛玉身上,她眼含微笑,似是不经意间的询问:「不知这个小姑娘是老太太的哪位孙女?」

    贾母微微一愣,根本无法猜透李太妃的心思。

    「玉儿,还不上前来拜见太妃娘娘。」

    黛玉闻言款款上前,盈盈拜下:「林氏女拜见太妃娘娘。」

    「你姓林?」

    李太妃似有所悟,眉头一挑,转头跟老太太说道:「原来这就是老夫人的外孙女啊,像极了她的母亲,真是个美人坯子,怪不得老夫人打算将两个玉儿凑成一对。可惜了……」

    不等老太太回应,原本屈膝行礼的黛玉就挺直了腰背,郑重的说道:「还请太妃娘娘慎言,家父与舅父大人早已为我与琮哥儿立下婚书,又有太后娘娘赐婚懿旨,太妃娘娘虽身份高贵,亦不可拿些许流言来污我之闺誉,辱贾林两家的名声。」

    「你这孩儿,昔年你母亲在时,老夫人多次去信江南,想要给你和那个含玉而生的哥儿定亲,这事儿不少人知晓,怎么能说是流言呢?」

    被黛玉当场驳了她的话,李太妃明显不高兴起来。她言辞凿凿,大有问罪之势,冷脸跟老太太说道:「老夫人,当年本妃想给你家那哥儿说亲锦州指挥使吴家姑娘,老夫人便是如此跟本妃说的,本妃应该没有记错吧!」

    老太太喃喃应道:「那会老身不是正同女婿商议,还未定下来……」

    「太妃娘娘可曾听说过一句话?父母之命媒妁之言,时诸事未定,即无婚书,又无媒信,岂可拿来辱我闺誉?」

    黛玉看似瘦弱的身躯,却如山涧青竹,宁折不弯。吴音软语的声音清晰的驳斥了李太妃的不妥之言,甚至在最后还质问道:「却不知太后娘娘若是听到了太妃娘娘的这些话,会如何想?《礼记》是本好书,太妃娘娘闲暇时不妨好好读一读!」

    话到最后,黛玉想起了小胖子跟她说的那句话:「一切有我,不会再让你受委屈了!」

    ….

    李太妃一而再再而三的侮辱她,不断的拿流言攻击贾、林两家的声誉,她也不打算忍了。

    随着黛玉的话音落下,原本热热闹闹的荣禧堂变得鸦雀无声。天呐,这林家的闺女太厉害了,竟敢硬怼亲王太妃!

    站在李太妃背后一名嬷嬷厉声呵斥道:「放肆!小小臣女,竟敢对太妃娘娘无礼,果真是姑苏林家,好教养啊,荣国府好教养!」

    李太妃也是冷哼一声,面无表情的端起了手边的茶盏,慢悠悠品起了茶水。

    贾母不满的看了黛玉一眼,随后跟李太妃歉意的说道:「都是老身教导无妨,老身这孙女脾气直,还请太妃娘娘恕罪……玉儿,还不赶紧跟太妃娘娘认错!」

    「我无错,如何认?」

    黛玉骄傲的扬起小脸,站直了身子悠悠说道:「姑苏林家,五世列侯。宁荣贾家,开国八公之首。家父林家嫡子、一甲探花郎,家母荣国嫡女,太后娘娘盛赞品貌双绝。林家如何、贾家如何,何时轮到你一介奴妇说嘴了?」

    她撇开李太妃,将火力对准了方才呵斥她的嬷嬷身上:「你最好想清楚了再说话,家父朝廷三品大员,舅父更是圣人敕封的荣恩伯,林家如何?贾家又如何?不知你这刁奴可敢将刚才的话再说一遍?」

    荣禧堂中的气氛越发充满了火药味,别看黛玉只是一个瘦瘦小小的小姑娘,可架不住她背后站着的人高大呀。

    不提远在江南的父亲林如海,光是躺在东跨院养伤的那位

    ,就足够满京城的人退避三舍了。

   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