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,留下满殿懵逼的臣子,以及呆愣在一旁的大太监夏守忠。

    皇爷,等等老奴啊!

    夏守忠感觉到殿中众人即将爆发,立马一甩拂尘。

    “退朝!”

    贾琮扶起了还跪在地上的老御史乔谨,乐呵呵的说道:“乔公,今后咱俩都是一个锅里搅勺的人了,走,随本侯去侯府,咱俩商量一下侯府建制的事。”

    皇帝溜了,贾琮硬拽着乔谨也跑了,留下一众臣子懵逼的互相对视。

    方才发生了什么?

    好像……貌似……

    咱们又被皇帝给玩了!

    “陛下又是如此,老夫都还没有提出反对的意见呢!”

    “革新官制如此大的事,陛下不经朝议就仓促将此事给定下了,万一出现纰漏,社稷将危!”

    “在下亦是如此觉得,方才我刚要出列上奏,却被他人给打断了。原本在下还想着等蔡郎中说完永丰侯之事再上谏的……咦?等等,永丰侯……嘶,永丰侯的事,在下也是有不同意见的,只是……”

    御史圈中有不少人突然意识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,貌似今日皇帝抛出来的这两件事,原本都不该如此轻易通过朝议。

    开什么玩笑,一个十四岁的小年轻,手中竟然有了财权、军权,手中还掌握着本该兵部、工部才有的军械制造调拨之权,还有权力推行新政之法,这是要逆天啊!

    革新官制已经够惊世骇俗了,眼看大夏要出现一个小朝廷,御史们岂能不炸锅?

    但为何他们今日都莫名其妙的噤了声呢?

    众人有些懵,完全想不通今日自己是怎么了。

    “永丰侯的能力品性在下不怀疑,但给一个臣子如此大的权力,这不合祖制。而且,陛下既然已经解了永丰侯兵部侍郎、工部侍郎之职,又命其开府建衙,就昭示着陛下有意让永丰侯回归武将序列,又何故给他这么多我等文官才有的权力呢?”

    “这……的确有这个迹象,英国公亦是有开府建衙之权,可他老人家从未染指过文臣之权。永丰侯,也该如此例!”

    御史们围在一块,叽叽喳喳的讨论着自己的看法。

    此时却见内阁大学士夏令行,背着手慢悠悠踱步而出。

    “你们呐,还是太天真!”

    夏令行幽幽说道:“陛下的确解了贾琮兵部、工部乃至今日刚封的户部之职。可有一个官职始终没有罢去……好好琢磨琢磨,礼部侍郎代表着什么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永丰侯,下官不明白!”

    乔谨直到坐在了永丰侯府的正堂,都还没从奉天殿上的潮起潮落回过神来。

    今日之事,太过魔幻了!

    他是举人出身,从一县之九品佐官耗费三十年才升到了七品县令,又被黔国公府推荐至京城,任七品御史。

    那间小小的值房都还没熟悉呢,就因为一次大朝会,被皇帝连升好几级,突飞猛进般成了正四品的都察院左佥都御史。

    这还不算,最令他想不通的是,明明他站在了贾琮的对立面,给他递上青云梯的,竟然就是当事人贾琮。

    贾琮正忙着从亲兵刚刚搬来的大箱子中翻着一本本公文草案,嘴里还嘀咕着建制、人员等等。

    “哈!找到了!”

    贾琮将剩下的那一堆扔回了箱子,扬了扬手中的一卷文书。

    他将其摊开铺在桌案上,冲乔谨说道:“乔公快来瞅瞅,看看本侯的设想够不够完善?”

    没想明白归没想明白,乔谨这个人对公务的态度那是真的能称一声严谨重视。

    他来到桌案前看向上面的那卷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