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常心经》问世,五龙山太常教便在江湖武林中名声大噪,天下武人趋之若鹜,无不神往。

    而此刻,邵曦正拿着这本天下第一心法秘籍,考虑着要不要从上面撕几页去上大号,最终因为嫌弃纸质太硬而选择放弃。

    其次是功法。功法修炼的是意,意是武功的基本形态。当内功心法的修炼将武功提升至一定境界时,随之提升的便是意境。意是气的具象化表现,气只有通过意的外放才能展现出武功当中气所具有的形态。

    不同的武功有不同的功法,不同的功法又都有不同的意。例如剑有剑意,刀有刀意……,那么具象化的表现便是释放出来的剑气和刀罡的形态。武功境界低时,可能只是一道气弧,而当武功达到了较高境界时,就会有更具体的形态呈现出来。当年千羽门掌门人袁幽所施展的“千山飞羽”,便是高境界武功所展示的高意境的功法。

    同一类武功也有着不同的功法,所展示的意境也不尽相同。比如,同样是剑法,因功法不同所展示的意境就会不相同。

    在同一境界内,不同的功法在武功品阶提升时对气海的要求也不相同。有的功法要求低,所以提升品阶快,有的要求高一些,所以提升品阶较慢,但重点是仅限于在同一境界内。当面临境界的提升时,不管哪种功法,对气海总量的要求基本是相同的。所以有些武功看起来品阶提升的很快,但实际在提升境界时并不具备优势,优势仅存于同境界内的对比。

    但总会事有例外。天下有那么一门独特的功法却能将境界的提升整整提前一品,那便是蜀中唐门的暗器功法。其实严格说起来,唐门这种功法到后期是很吃亏的。因为在前期境界提升的比别人快,但实际在后面提升品阶时对气海的要求却比别人要高出很多。

    比如说,别人要将品阶提升到四品才能进入“御气境”,而唐门功法却能在进阶三品时便进入“御气境”了。看似境界的提升比别人提前了一品,但实际上在三品到四品的修炼阶段,品阶提升对气海的要求是按照“御气境”的要求。也就是说,同样要提升到四品,唐门在三品这个阶段的修炼难度,要比别人大上很多。

    同理类推便可知道,唐门越到后面品阶的提升难度越大。而唐门功法又是以借助外物为主,对内功心法的修炼相对欠缺,因此造成了前期看似很强,后期逐渐乏力的状况。所以在后期“化气境”的高手中,唐门之人要么是难得一见,要么是在此境界中只能垫底。

    功法的学习靠的是诀,口诀、要诀、秘诀,只是叫法不同。一部武功秘籍当中也许没有心法和身法,因为这两种通常会单独以秘籍的形式出现,但其中一定会有技法和功法,也就是普遍意义上的谱和诀。例如一部剑法秘籍中,会有剑谱和剑诀,剑谱记载的是技法招式,而剑诀记载的是剑法的功法要诀。所以严格来讲,诀才是一部武功秘籍的核心要素。

    与功法一同记录在秘籍中的便是技法。技法指的便是武功招式,技法招式的主要作用是引导。功法的意将气海中的元气化成具体形态后,要有技法招式做定向引导,或是通过技法招式使意的外放增加更多的变化。例如,一名武者在通过意将气海中的气具象化后,要挥出刀罡,那么挥出刀罡的走向和走势,包括其中诸多的变化,就都依赖于技法招式。但到后期,一些武学高手将武功修炼至化境时,技法招式的存在意义就不大了。因为此时已到了无招胜有招的境界,能够做到真正的“以意化气、以气御敌”。

    最后就是身法。在武学中一直将身法定义为一种辅助功夫,但其实身法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。身法也是有分类的,总结起来身法所追求的是三个字:高、快、灵。高指的是可以翻越的极限高度,这对于翻墙越脊、飞檐走壁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;快指的是移动速度,只要移动的够快,对方便无法捕获你的身形,而你若想追赶对方时也会变得事半功倍;灵指的是灵活的走位,多变的移动以及灵巧的身形变化。
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