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r>    “人与畜生怎可相提并论?那畜生懂什么德不德的?”

    “可畜生也都是无知无德之类呀!既然先生已经将有德与无德一并置于法度之下,那么人与畜生又有何分别?又或者说先生将其他人都视作畜生了?我想应该不会吧?”

    柳行斋被邵曦这两头堵的问题给问得有点懵。

    “老夫刚刚说过,这世间读过书的人甚少,那么无知无德之人必然很多,所以才需要法度治理,有德之人自然会自我约束,就算置于法度之下也并不矛盾。”

    “哦?先生刚刚提到读过书的人便懂得自我约束,是有德之人,我看也未必,那些乱臣贼子、斯文败类也都读过书,何德之有?那些憨厚朴实、恪守本分的农家百姓,虽未读过书但却淳朴善良,难道无德?”

    “这……”

    “还有刚刚先生口中所说,读过书的人便有德,那么晚辈又想问,这些读书人的德从何而来?难道不是以道悟德彼此影响,相互传播所致吗?那么,晚辈的恩师这传道德于天下,劝苍生向良善又怎会是迂腐的行为?又怎会如蛆虫一般贻害世间?”

    柳行斋是真的有点被问傻了,虽然邵曦有狡辩之嫌,他也不得不承认说得确实有些道理。可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主张以法度治天下难道错了?若无法度存在岂不天下大乱?

    “可你也不能否认法度存在的必然道理,若无法度天下必然大乱,只有法度的存在才能让天下安定下来,而你口中所谓的道德却做不到这一点,你不否认吧?”

    邵曦狡黠的一笑,说道:“不,我否认。”

    这个回答差一点就把柳行斋给噎过去,这也太直截了当了,一点面子都没给自己留。

    “你看看如今的天下治理哪一处不需要法度的存在?若是依你之言,都靠道德的自我约束,岂不盗匪横行,民不聊生?”

    “晚辈再次请问先生,您口中所说治理天下的法度是何人所制?是哪个在执行?”

    “当然是当今圣上及朝中百官,再加上这世间的有识之士共同所制,再由朝中及地方的各级官员执行,这有何不妥?”

    “那么假设,晚辈只是假设。这制定法度及执行法度之人皆是无德之辈,法度的制定与执行皆是出于一己之私,只为个人谋利,那么所制定出来的法度和执行这样的法度,后果将会是怎样的呢?”

    柳行斋似乎一下子明白了什么,口中喃喃地念叨着……

    “苛政、暴政、假公济私、贪腐贿赂、结党营私、徇私舞弊……”

    “不错!法度可以约束无德之人,但法度自身必须要有道德;制定法度和执行法度,手中拥有权力的人必须要有道德,否则法度便会成为某些人作恶的工具,那才是真正的蛆虫一般,贻害世间。”

    柳行斋不禁深深地叹了口气说道:“你说得不错,制定规则的人若是动机不纯,那么规则本身便存在了问题,所以无论制定怎样的法度,归根结底都离不开这道德二字,倘若没有道德存在,法度自身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,甚至于有害无利。看来我当初‘不别亲疏,不殊贵贱,一断于法’的想法还是太过空泛理想了!”

    邵曦见自己的话起了效果,正是趁热打铁之时。

    “晚辈觉得这治世之道并无完法,天下万物,时时在变,岂可以一法而定之?无论哪家之言都必有其道理,也定会有其偏颇、缺失之处。譬如恩师一直主张的德治天下,想法与志向虽然是好的,但实现难度很大,想要教化天下苍生,且要世世代代传承,又岂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?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便需要法度的存在。那么同样,前辈的以法度治世的理想,虽然能在短期内快速地见效,但若无道德的引导,终有一日法度会变得偏失,最终将违背先生的初衷,而走向灭亡。”

    柳行斋听了这番话后,心有所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