间。

    灯下,汪德发一边给殿下上药,一边埋怨道:“这刘先生也忒狠了,殿下还这么小,他也能下的去手。”

    “他已经手下留情了。”朱桢呲牙咧嘴道:“只打了十下,还有九十下先挂账了。”

    “唉,历朝历代,也就我大明的皇子,还能挨臣下的打。”汪德发叹气道:

    “记得有一回,有个叫李希颜的,用笔管把秦王打得脑门子乌青,让皇上看到了十分生气,要跟他算账。皇后娘娘却阻拦说,‘先生以圣人之道教咱儿子,这是大好事儿,你怎么能发脾气呢?’”

    “皇上听了这话,就真消了气,反手又揍了秦王一顿,还赐给大本堂一根戒尺,让先生以后放开了打。唉……”

    “原来如此。”朱桢也叹了口气,还是吃了不知情的亏。要知道先生有‘尚方宝剑’,他就不头铁了。

    但挨都挨了,也只能下回注意了。楚王殿下就是这么大气……

    ‘艹,早晚得打回来。’

    朱桢暗骂一声,终于想起正事儿。“对了,德庆侯是哪位?”

    “他叫廖永忠,已故郧国公廖永安之弟……”汪德发轻声答道。

    “哦,是他呀。”朱桢使劲一拍额头,这人他知道,牛的很。

    大明水师的前身巢湖水军,便是廖永安、廖永忠兄弟一手组建起来的。

    廖永安被张士诚杀害后,廖永忠便是巢湖水军一系的带头大哥,而且他作战勇猛,功勋卓著,在将星璀璨的大明朝,绝对名列前茅。只有徐常二位能稳压他一头。

    朱元璋还亲笔题写了‘功超群将,智迈雄师’的牌匾,悬挂在他的家门外,以称颂他的不世之功。

    可能有人要问了,他这么牛为何只是个侯,却没捞着封公?

    因为一段非常著名的黑历史……

    在大明建国前,朱元璋派他前去滁州,迎接名义上的天子——小明王韩林儿回应天。

    结果半路上座船倾覆,小明王淹死了。但廖永忠却平安无事。

    朱元璋因此归罪廖永忠。所以到大封功臣时,他对众文武道:

    “廖永忠功劳极大,可谓奇男子。但却派与他要好的儒生窥探朕意,所以封爵时,只封侯而不封为公。”

    而且做事明明白白的朱老板,还把这段话刻在了赐给他的免死铁券上……朱老板是很会给人添堵的。

    这就是朱桢对廖永忠的全部印象了。

    哦对了,廖永忠还是朱老板干掉的第一个功臣。

    朱桢想到,说出‘德庆侯’三个字后,刘伯温那难看的脸色。不禁猜测,难道廖永忠的案子,会牵扯到刘伯温?

    还是说,搞廖永忠只是引子,最终还是为了干掉刘伯温?

    但他知道的那点皮毛,还不至于拨开历史的迷雾,直达事件的真相。

    只能期待早点找到知情者,来为自己解惑了。

    ~~

    不管怎么说,刘基这次都帮了他大忙。

    一码归一码,还是要谢谢人家的。

    翌日课间,朱桢便带着精心准备的小礼物,再次来到藏书阁东头那间值房。

    “这是叆叇镜?”刘基打开那个精致的檀木盒,看到一副玳瑁镜框,东海水晶为镜片的眼镜。

    叆叇镜就是老花镜,宋朝时就有了。现在至少在宫里,不算什么稀罕玩意。

    但那都是单片镜,无镜架的,就是个手持放大镜,用起来很不方便。

    而刘基看到的这副,却是双镜片,有镜架的,甚至还有鼻托,与后世的眼镜别无二致了。

    “是,那天先生不是说自己眼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