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时还剩多少可战之力?还能消灭吐蕃军队么?”朱标便忧心忡忡道:

    “这些问题不解决,让儿臣如何放心得下。”

    “好,凡战者,当未虑胜、先虑败。多虑少失,可胜。”朱元璋夸一声道:“那个孙子说,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么?所以你的担心是对的。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朱标点点头。

    “那你为何还要打呢?”朱元璋考校他道。

    “因为首先这关系到,整个乌斯藏、西海的安定。”太子毫不迟疑道:“大明开国,这些地方基本都是传檄而定的。然后靠茶马和册封羁縻维系。但也因为我们没展示过实力,藏人也对我们的强大缺乏了解。要是拒绝了乌斯藏的请求,非但吐蕃会愈加嚣张,连乌斯藏也会轻视我们的。

    “而且北元在西南的残余势力极强,云南的梁王,青海的豫王都有很强的实力。只是中间隔了个乌斯藏,两边没法联系起来。如果乌斯藏倒向北元,他们将连成一边,必为大患!

    “所幸这次造反的只是吐蕃一部,而且还是他们内部自相残杀。这时我们出兵,就不会引发各部同仇敌忾,非但要面临的敌人少很多,反而会获得相当的人和。”太子神态坚定道:

    “这一仗打好了,能打出藏地长久的恭顺,能让两股北元残敌无法合流,为收复云南创造极好的环境!所以儿臣认为,这仗该打!”

    “哈哈,说得好啊。”朱元璋拊掌赞道:“尤其是你能不拘泥于藏地,而是放眼整个西南,这是为君者最可贵的素质。没错,乌斯藏关系着收复云南——尽管朝廷三令五申,命乌斯藏禁止北元过境,但他们天高皇帝远,睁一眼闭一眼。

    “当初咱派去云南招降的王翰林,是怎么被杀的?不就是北元的使者忽然穿过乌斯藏,到了云南么?”朱元璋开心道:“灭掉吐蕃,才能让乌斯藏死心塌地,才能让梁王断了援兵!”

    说着对老六显摆道:“瞧瞧,你大哥这见识,什么叫英明神武?这就叫英明神武!”

    “那是,大哥最棒了!”老六一边嘶嘶倒吸冷气,一面给大哥喝彩。“这就叫打得一拳开,免得百拳来!”

    “哈,你个老六,还一套一套的。”朱元璋笑道:“说得好,打得一拳开,免得百拳来。但是这一拳,得打开。老大,你准备让谁去?”

    “还是让邓愈挂帅吧,那边他熟悉。”太子道:“再让沐英给他当副将。”

    “唔,很妥当。让老二也去。”朱元璋便淡淡道:“便宜岳父也是岳父,他得跟着。”

    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