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百姓以旧换新。

    朱老板果然就不高兴了。“老大,你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。你知道印一张宝钞得多少钱?要选用上好的桑皮纸,光这个纸,就老鼻子钱了。更别说雕版、用墨都是特制的,这些全都是钱啊。

    “一张宝钞至少三十文的成本,朝廷一年发出去千万张宝钞,这就是三十万贯!这大一笔钱,能说免就免了么?”朱元璋教训朱标道:

    “而且伱免了工墨费,工部宝钞局往后印钞就是纯赔钱,肯定越印质量越差,老百姓用几天就烂,那时谁还会用宝钞啊?”

    “父皇教训的是……”朱标对宝钞这种新鲜事物,也是外行得很。听父皇说得言之凿凿,便怀疑自己是不是把问题想简单了。

    “不对,父皇教训的不对!”朱桢终于忍不住道:“大哥,你原先才是对的!”

    “你小子懂个屁!”朱元璋登时脸上就挂不住了,又想去拿荆条,却被太子提前收走。

    “我是不懂,可我师父懂!”老六便搬出了自己的神主牌。

    “那你说说,咱怎么教训的不对了?”朱老板果然就压住了火气,闷声问道。

    “道理很简单,父皇强制规定把宝钞当钱使!”朱桢便以师之名,教育老朱道:

    “而且还规定面额一贯的宝钞,等于铜钱一千文,或者白银一两!请问父皇,这是永久的规定,还是会变的?”

    “当然是永久的规定了。”朱元璋黑着脸道:“此乃万世之法,关系到百姓的钱财、朝廷的信誉,岂能朝令夕改?”

    “说得好!可是,不管是铜钱,还是白银,放在那里十年,一百年,都不会有变化。大明宝钞却会很快损毁,烂掉,说白了它就是一张纸啊!”朱桢大声道:

    “现在,宝钞发行不到两年,就已经出现了昏烂的钞票。昏钞难以防伪,所以必须要去官府兑换新钞。结果还要另交三十文,才能换一张新钞。也就是说,老百姓辛辛苦苦赚来的一贯宝钞,什么都没买,就只剩九百七十文了!

    “请问父皇,面额一贯的昏钞,还等于铜钱一千文么?!”朱桢大声质问道:“按照两年一换的频率。昏烂三十三次之后,也就是六十六年之后,一贯宝钞的价值将只剩十文了!

    “而一千文铜钱,六十六年后,还是一千文!父皇,这就是万世之法么?这就是百姓信任我们老朱家的结果吗?!”

    朱元璋瞠目结舌,无法反驳……

    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