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负责善后。”

    说着他面色一沉,冷声道:“把事情办利索,不许再没完没了!”

    “是,父皇!”老三赶忙大声应道,他知道老贼这是说给自己听的。

    ~~

    朱朱桢告退出来,刚准备离去,便听身后响起太子的声音:

    “等等。”

    “大哥。”两人赶紧转身行礼,只见太子也跟了出来。

    朱标给朱桢整一整衣领,指指前头道:“边走边说。”

    哥俩便一左一右跟在大哥身后,朝文华殿行去。

    “此行,不要滥杀无辜。”太子沉吟片刻,看一眼老三道:“苏州那个地方,怎么说呢,跟父皇八字不合。先是成了张士诚的老巢,开国后又被父皇修理过几次……”

    顿一下,朱标压低声音道:“而且那里还是天下文脉所在,懂我什么意思吗?”

    “文坛兴盛,名士辈出?”老三试探道。

    “老六,你说。”太子又问朱桢。而且老三注意到,大哥用的是命令语气,而不是考校的语气。

    “掌握话语权。”果然,老六轻描淡写道。

    “没错,虽然规矩是由朝廷定的,但天下人的看法,却受他们的影响很重。”太子轻声道:

    “父皇为什么要杀高启那帮人?就是因为不管朝廷制定什么政策,都被他们冷嘲热讽,弄得天下人都以为,大明这也不行,那也不行呢。民不信服,便什么也推行不了。所以父皇动了杀心。

    太子轻叹一声道:“但杀了高启,还有刘启、孙启,只要苏州还是富甲天下、文教风流之地,天下人还是会以他们的马首是瞻。”

    “嗯。”老六点点头道:“这是慕强心理。你强你有理,你放屁都比别人响。”

    “你能换个比喻么?”太子敲了他脑袋一下,接着道:“所以要格外站住理,不然这事儿很难真正了结。”

    “明白了,大哥。”老三重重点头。

    “再就是,”太子又对老六道:“前日胡丞相对我抱怨说,市舶司让老百姓失去了生计。”

    “此话怎讲?”老六这才知道,为啥大哥要自己也去。

    “他说因为江南八成的丝绸棉布,织造出来其实都是外销的。你禁止民船出海贸易,所以江南大户纷纷减产,那些以纺织为业的百姓,自然吃不上饭了。”太子拍了拍老六的肩膀道:

    “你去看看,是不是这么回事儿。是的话,那我估计这次的骚动,八成跟织工失业有关。”太子正色道:

    “然后你看看怎么解决,便宜行事即可。放心,京里大哥帮你担着。但就像我反复跟你说的,不管干什么,都不能损害百姓。”

    “大哥放心,我重开市舶司,老百姓也会得到好处的。”老六斗志盎然道:“要是解决不了百姓的生计,我甘愿不再趟这浑水!”

    “大哥不是不让你搞市舶司。”太子怕他钻牛角尖,温声解释道:“是让你开动聪明的脑瓜,妥善解决百姓的生计,那些大户不就没有煽动骚乱的土壤了么?”

    “明白。”老六笑着点头,大哥放在后世,高低是个政委同志。

    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