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人们赶紧跪地磕头。

    “告诉他们,不用磕头,该干嘛干嘛。就当本王不存在。”朱桢吩咐一声。

    “是。”周吉让工人赶紧起来,像平常一样工作。

    然后他介绍道:“这里是淘练作,制瓷所需要的瓷泥,需经淘练,使其精纯。”

    “瓷泥是哪来的?”朱桢饶有兴致的问道。

    “御窑厂用的瓷石产于两百里外的祁门,坪里、谷口两处山中。”周吉忙答道:“工人用水车将瓷石舂成泥,然后运来这里,再进一步淘练,才能使用。”

    朱桢点点头凑上前,便见一个工人将瓷泥放入水缸浸泡,翻搅,使杂质下沉。

    另一个工人再将沉淀好的泥浆,用马尾细筛过滤。

    第三名工人将过滤后的泥浆,注入过泥匣钵内沉淀,使泥浆稠厚成形。

    第四名工人将成型的细瓷石放入匣内,砖压沥水。

    最后,第五名工人将淘好的泥土翻练匀实,放到工棚下以备用。

    这仅仅只是第一步工序,便已经分工给五名工人,每个工人只干一项。可见景德镇的分工,已经精细到何种程度。

    ~~

    然后练好的瓷泥,被送到第二个工棚里,和灰调成浆水。周吉告诉老六,御窑厂用的灰出自一百四十里的乐平县。是用青白石和凤尾草迭垒烧制而成的。

    这也就是楚王殿下来参观,而且还是自家的窑厂,不然这种秘方,是绝对不会示人的。

    接下来,是匣钵作。

    “瓷坯入窑需要洁净,不能沾半点沙灰,故需套入匣钵内烧制。”周吉介绍道:“制匣钵的泥土也是有讲究的,取自位于镇东北的里淳乡和宝石山两地。别处的都不合适。”

    倒是一点不藏私。

    然后便是圆器拉坯、琢器做坯的车间。圆形的器具可以直接用轮车拉出坯来,十分快捷。

    而方形的瓶、尊之类的,棱角之器就只能纯手工打造了。这也是此类器具价格昂贵的原因。

    泥坯制好后还有修模、阴干,然后才能送去绘青花。

    这一步的分工就更细了,勾线、渲染、打青箍,花鸟禽鱼、人物、写款都各有专职,且按类聚室操作。

    然后再经过凿器、制画,蘸釉、吹釉,旋坯、挖足,前前后后经过十几道工序,上百个分工,才能成坯入窑开烧。

    前前后后要经过一百多个工人分工合作。跟别的手工业,工匠胡子眉毛一把抓,一个人从头干到尾,完全是两个极端。

    也许这就是景德镇能脱颖而出,独霸全国的秘诀所在吧。

    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