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耐下性子,簇拥着楚王来到辟雍前,三千余名大学生早就整齐列队等在那里。

    虽然他们都是经过事儿的,也受过专业训练,但过去这段时间,一个个还是难免心中忐忑。

    “祭酒到!”值日生高声唱道。

    大学生们便按照新的学规,‘密集列队时行注目礼’,昂首挺胸,目光随楚王殿下转动。口中齐声道:“恭迎祭酒!”

    老六便在三千六百名师生的注视下,登上泮池前的三尺平台,环视一圈后高声道:

    “不卖关子,先说结果——那些人不再阻挠三项改革,你们可以安心的上学、科举、做官了!”

    原本针落可闻的广场上,登时响起压抑不住的嗡嗡声,大学生们忍不住交头接耳,互相传递着兴奋之情。

    “想喊就大声喊出来吧,憋着会憋坏身体的!”楚王笑着宣布可以暂时无视学规。

    “太好了!”话音一落,大学生们便爆发出忘情的欢呼声,他们蹦啊跳啊,将这些天积攒下来的压力尽情宣泄出去。

    虽然他们都是经过事儿的,还受过专业训练,但这段时间,反对三项改革的声浪实在太大了,让他们很难不受影响。

    毕竟三项改革跟他们的未来息息相关……教育改革自不消说,他们本身就是改革的产物。

    科举改革受阻的话,他们学成后考不了进士,当不上官,那还学个啥劲?

    官制改革难产的话,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,就只能当一辈子吏员,没有前途可言了。

    所以三项改革中的任何一项搁浅,都会让他们的前景蒙上一层阴影。换了谁都会忐忑不安的。

    其实学生们已经做好了官制改革,乃至科举改革受挫的心理准备,心说只要教育改革能搞上去,我们就念下去,看看三年之内会不会有变化。

    因为他们也知道,文官集团乃至整个士林的抵触有多大。

    万万没想到皇上和楚王殿下居然顶住了压力,把三项改革的阻力全都排除了。这下前途一片光明了,怎能不让他们喜出望外?

    待到学生们的欢呼声渐小,朱桢抬一抬手,泮池前马上鸦雀无声。

    “本王知道伱们很高兴,我也很高兴。”楚王说着话锋一转道:“但是不要高兴的太早,我们的敌人只是迫于压力,不得不投降而已。”

    “他们既没有死心,也没有失去战斗力,这就意味着日后我们出了什么岔子,他们一定会卷土重来的!”楚王高声道:“这就叫‘反动势力亡我之心不死’!”

    “对此我们唯有团结一致,一面予以坚决回击,一面师生全力以赴,力争早日为朝廷贡献优秀人才!”说着他目光再度缓缓扫过众人,铿锵有力道:

    “到那时,就是旧官僚的末日,和我们大学生的时代了!”

    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