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有的,全都在江南开一遍,估摸着还得投入几千万。”

    朱祁钰也无奈,打散了江南士绅,也让钱袋子瘪了。

    叶盛浑身一颤,磕头道:“臣知陛下难,但既然移民,就当做完,做得彻底,使江南再不能成为大明掣肘,而是成为大明臂助。”

    “叶卿,似伱这般的奏疏,朕收到了十几本了。”

    朱祁钰让他起来:“不是朕心疼钱。”

    “而是交趾进入雨季了,朱英送来密奏,请求暂停移民,交趾遇到雨季就寸步难行,甚至和内地断了联系。”

    “叶卿,你说贸然移入这么多人,交通不通,造反怎么办?”

    “陛下的意思是?”叶盛跟着皇帝的思路走。

    “必须修路,原来的驰道在交趾不行,雨季就会被冲垮,必须修沥青路,在雨季能顺畅通行。”

    “如此才能保证交趾永远攥在朕的手心里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,没有石油啊。”

    “朱英的密奏里写着,交趾找不到石油。”

    “而且,广西军因为屠杀导致个个富裕,已经不愿意当兵吃饷了,都想去当小地主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也好,广西军一直都是桎梏,朕一直想解散,却没机会,借机解散了也好。”

    “交趾缺兵,朕已经调贵州军去支援交趾了。”

    朱祁钰让叶盛坐下:“控制交趾,难在气候、地形、疾病上,若大明能控制这些,交趾就永远不会丢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,臣以为可鼓励秀才学医……”叶盛道。

    朱祁钰摆摆手:“秀才老爷看不上贱业,再说了,大明疆域扩张太大、太快,四处都缺人,秀才也缺呀。”

    “朕已经令太医院,从养济院招募一批孩子,让他们跟着学医了,三两年就能学成。”

    “叶卿,你可能忘记了,朕从景泰九年,就令天下将孤儿送到京师去,朕来养着。”

    “这几年,朕养了孤儿十七万人。”

    这是皇帝的骄傲。

    这些孤儿,本来是必死的,却因为皇帝一道圣旨,活了十七万人,这些人,未来会为皇帝效力。

    叶盛为之动容:“陛下养济孤儿,功德无量。”

    本以为当年皇帝只是说说呢。

    没想到一直在做。

    朱祁钰得意地笑了起来:“朕希望这大明,幼有所养,老有所依。”

    “这些孤儿放在地方朕不放心,朕就接到中枢来,亲自养着。”

    “这些孩子,朕全都培养成医者、工匠、军吏,长大后就可为大明效力,也不枉朕养他们一场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爱民如子,臣感同身受。”叶盛诚心叩拜。

    “起来。”

    朱祁钰道:“交趾得熬几年,熬过几年,就有充足的医者使用了。”

    “有沥青铺路,这地形也能勉强克服,起码不会断了和中枢的联系;朕还会开辟航道,走船通往大明各地。”

    “如何对抗恶劣气候,朕就没办法了,只能跟当地的土人学。”

    酷热倒是可以忍耐。

    但可怕的连天暴雨,漫长的雨季,该怎么办呢?

    叶盛忽然想到什么:“陛下,臣知道澎湖巡检司旁边有小琉球,而小琉球本就是汉土,但我朝闭关锁国之后,就放弃了小琉球。”

    小琉球就是东番岛,就是弯弯。

    “何意?”

    “臣觉得可将浙江佃户,移去小琉球,开垦小琉球。”

    叶盛发现皇帝眼睛亮起。

    “好,改小琉球为宝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