签订和约,诺曼底地区属于兴国,法国彻底丧失这块土地的主权。

    并允许瑞士、比利时、卢森堡三国独立。

    之所以让法国低头。

    因为在年底,大明对奥斯曼进行狂轰乱炸,奥斯曼丢掉上百座城池,战死大军高达五十万,被屠杀的奥斯曼人超过五百万!

    第二次奥斯曼战争,大明取得压倒性胜利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楚国趁势吞并了克罗地亚。

    蔡国全占匈牙利本土,而捷克和斯洛伐克组成联盟,死死扼守蔡国北进,封锁蔡国和商国的交通要道。

    同时,塞尔维亚、罗马尼亚、保加利亚等国宣布独立,并和捷克斯洛伐克同盟,大有合并为一国的趋势。

    持续六年的明奥战争,一胜一败,大明和奥斯曼势均力敌。

    可要知道,大明是万里而来呀,总投入兵力高达147万,战死24万,耗时三年半,才取得第二次明奥战争的胜利。

    万里之外,动用如此可怕的兵力,后勤压力可想而知多么大,足以说明大明恐怖的底蕴。

    大明一个国家,能干翻世界,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。

    这场战争,让欧联体雪上加霜。

    所以,法国不得不退让。

    在大明地中海舰队的帮助下,朱佑杬如愿在诺曼底建立新兴国,建都大兴城。

    在大隋。

    第二次明奥战争,大隋拼尽全力,战争胜利后,他得到土耳其地区三国小藩国的地盘,可以封给他三个儿子。

    卫国也得到了两个藩国的地盘。

    商国则得到塞浦路斯,和伊斯坦布尔的永久通航权。

    大商压根不缺地盘,哥萨克汗国还没完全吞并呢,他就想要地中海一个岛,能够顺利同航就行。

    朱见汐却看到了战后战局。

    彻底消灭奥斯曼,最少需要二十年时间,老皇帝肯定等不到了,太子登基后,他肯定没有这个魄力,而彻底消灭奥斯曼的重任,只能交给藩国了。

    老皇帝其实早就在布局,让商、隋、卫和奥斯曼结下死仇。

    再将太子两个儿子分封过来。

    就是让太子,继续执行灭奥政策。

    奥斯曼不灭,这个占据要地,随时能威胁大明和藩国联系的国家,老皇帝根本就不放心。

    第二次明奥战争胜利后,东欧格局也就正式确定了,大商一家独大,隋、卫两国后来居上。

    大商虽强大,却有着巨大弊端,没有良港。

    隋卫也不差,但军政实力都不如大商。

    蔡国刚刚建立,根基不稳。

    赵、齐、鲁三国逐渐壮大。

    这就形成了互相制衡的东欧格局。

    以前有奥斯曼这个天然敌人在时,诸国反而不会注意大商,现在嘛,疆域庞大的大商,可就是列国的眼中钉了。

    估计大商也看到这一点了,朱见漭正在极力整合哥萨克汗国,正式登顶东欧第一强国的宝座。

    朱见汐已经联络卫、蔡两国,同仇敌忾。

    对赵齐鲁三国,他还有些顾虑,毕竟人家是亲父子关系,大明以法与孝并治天下,这一点是不变的。

    捷报传入中枢。

    老皇帝封朱佑榷为韩王,朱佑槿为辽王,以圣塔利亚为划分,将土耳其一分为二,西面领土小的归韩国,东边领土大的归辽王。

    因为韩王控制伊斯坦布尔,控制黑海去地中海的要道,所以地盘少。

    但,韩国可以向北扩张。

    辽国却和隋国和几个大明小藩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