卖出去,这两年基本卖不出去了。”

    “您该知道,大明关税多高,进出口的话,缴纳了关税后,价格比不过非洲绿茶,论质量南美绿茶最好,可贵州绿茶价格比南美绿茶还贵,换您是百姓,您会买哪个?”

    “国内市场受到非洲绿茶的严格冲击,导致茶农的收入连年暴跌,不去打工都不行了。”

    这是没办法的事。

    关税这个问题,景泰六十三年时,朝廷讨论过。

    征收高关税,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,也是为了丰盈财政收入。

    因为朝廷不收农业税,少收个人税,以工商业税、关税和富人税为主,构成大明财政的重要来源。

    关税占比最大。

    因为大明是一个出口型国家,大明生产的商品,畅销全球,同样也是一个进口量庞大的国家,所以关税是主要税收来源。

    税收在维持正常行政开支之外,还要承担全民保障支出、战争军费支出、基建建设和维护支出、科技教育农林畜牧等等支出。

    所以关税是不能降的,降了关税财政收入无法保证,是要出大问题的。

    可不降关税,国外产品就会充斥国内,进行反向入侵,看看现在超市货架上,陈列的都是从藩国进口的商品。

    这些商品明显比大明生产的商品价格低,质量几乎没什么区别的前提下,消费者肯定会选择价格低的商品。

    如果问,卖这么便宜,藩国赚钱吗?

    不赚钱呀!

    大明国内畅销的商品,比如贵州绿茶,是没有关税的,只缴纳公司税、商品税、契税等等几样税而已,摆在货架上的价格,也基本是最低的了,在盈利区间里。

    而藩国商品进入大明,是进口商品,在所有税之上还要加关税的,还有跨海运输的运费呢,成本比大明本土商品肯定要贵的。

    两相对比,肯定大明本土产品成本低利润高呀。

    可偏偏藩国商品卖得很便宜,直接抢走了大明商品的市场。

    不是藩国商家很傻。

    而是藩国财政掏腰包,用自家产品抢占大明内部市场。

    等于说,藩国掏钱给商品缴纳了大明关税和运费,用他们的商品,抢占国内市场,目的是抢占市场份额。

    然而,摆在国产厂家面前就有一个难题,是跟藩国厂家打价格战吧,玩不过人家庞大资本,主动让出市场份额吧,厂子怎么存活?

    打价格战,就需要庞大的资金来供应,私企的资金肯定有限的呀,像这种藩国品牌,背后要么是有大财团,要么是一个藩国在支持,集全国之力,打开大明市场。

    只要打价格战,就落入藩国资本的陷阱了。

    可不理他,市场份额还会被抢走的。

    朝廷是不可能为了单一产品,就和藩国翻脸的,而天下藩国都是做单一商品,来抢占大明市场,就像是拿一根针扎人一样,疼,但不会死。

    经过一轮轮优胜劣汰,就是藩国商品,取代了本国商品,占据市场份额。

    贵州绿茶,就是这样一点点退出市场的。

    得到了市场份额,藩国资本想赚钱回来太容易了,捷径是上市,笨点的就是垄断呀,把商品垄断,定价权不就攥在手里了嘛,之前亏的,一下就全赚回来了。

    等藩国商品涨价了,百姓不会回过头来选择本土商品的,因为本土商品都被搞臭了,只要营销做得好,商品涨价用户就会留下。

    不是一个藩国在这样做。

    大明三百六十行,都有藩国资本在进入,很多百姓耳熟能详的品牌,实际上都不是大明品牌。

    而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,朝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