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敢乱说话了。

    顷刻之间,藩国的奏疏如雪花般传入中枢。

    朱佑樘其实一直想北征。

    “禅让给你后,朕也能好好在后宫之中,安享晚年。”

    乾王得偿所愿,从鄂王,改封号为乾王之后,他已经希望朝廷允许,将荷兰分封给自己的二儿子。

    丹麦自然是来者不拒。

    第五代混血,更加优秀。

    朱佑樘向来和老四不对付,因为老四一脉,封了四个王,在这一点上,老皇帝就一点都不公平。

    偏偏这些人才,没事在家抠字玩。

    德语早就没人会说的了。

    不过,想到老爷子很久不回信了,很有可能老爷子说了不算了。

    德国自断臂膀,他赚麻了。

    朱佑枬立国之后,国内移民比较少,导致很多维京人、德国人、法国人,都往丹麦跑。

    “七月十六,朕就退位!”

    哪有皇帝坐够了,非要禅让的呢?

    可希腊是大元的禁脔,绝对不允许任何人染指的。

    别管男人女人,都要。

    丹麦人口眨眼就突破了一百万,汉人却只有五万人。

    就算朱见漭登基是必然,但他爹还在,那就不允许他登基,好处多占一天是一天。

    只要不砍他们的头,他们就能永远忍下去,天生忍者。

    从种种迹象表明,老皇帝早就被朱见漭圈禁了,这场所谓的禅让,不过是朱见漭自导自演的一场戏而已。

    按理说,朱见漭可以强行登基,不管藩王同不同意。

    商鲁战争,大元虽然没旗帜鲜明的支持商国,其实鲁国的情报,全是大元提供的。

    既然民间幸福指数这么高,那就征兵,攻打丹麦,让丹麦这只小狗总掠夺我们的人口,干死他。

    其实,青海并不是特别缺水,主要是地形和气候,限制了青海的发展。

    世界上缺什么,绝不缺汉人国家。

    但是,位次争议性非常大。

    即便有的人,将名次稍微更换一下,变成朱祁钰、秦始皇、唐太宗、明太祖、汉武帝,也无妨。

    甚至有人把汉光武帝排第一去了,主打的晚年仁善。

    朱祁钰最近几天,天天都在看报纸,越看越满意,身体也跟着大好了,人逢喜事精神爽。

    就是反对朱见漭受禅让登基。

    朱见漭的口碑直接就崩了。

    本来旗帜鲜明支持朱见漭的大臣们,这个时候也不敢吭声了。

    青海矿产比较丰富,填海用的石头,基本都从青海挖掘。

    朱见漭登基,对所有人都有害。

    视线来到西欧。

    “她呀,最疼爱你爹我了。”

    所以,常住人口基本都是给朝廷打工的。

    朱祁钰还在笑。

    李世民玄武门之变,也没人敢指鼻子骂他不孝,大明不一样呀,大明允许人说话,现在天下人都在骂他不孝。

    功绩够高,但不够惊艳。

    主要还是各藩国的探子在民间活动的结果。

    德皇最终决定,允许说一些汉语,但不允许民间妄议朝政,更不允许宣传大明的好,决不允许说关于移民的话题。

    朝野上下反而都很支持。

    藩国上疏并不多,集体上疏的事情基本没发生过的,关键是藩国不止上一封奏疏,而是上很多封。

    他和德国邻国,德国什么鬼样子,他太清楚了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