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心拔凉,心灰意冷,本来打算开创一个赵国的先例,让世家和百姓的关系缓和,自己已经带头割肉了,在国家利益面前,这些世家依旧有着自己的小心思,太失望了,有些体会到赵王的感觉了。

    和同是一种制度的景国郑国交战,体会不到这种感觉,大家都差不多,可是和夏国严格的纪律,以及百姓的拥戴比起来,真就感觉一个天上,一个地上,令人感觉到深深的绝望。

    同时又有危机感,不清楚这些人具体的约定是什么,会对自己怎么样,是软禁还是杀害,想的极端一点,如裨将所说,瓜分了邵家的土地,杀了自己,只要收复了房榆和寿安,事后朝廷也不会重重的追责。

    想通了这一点,突然对朝廷多了几分失望,朝廷连保护自己任命的官员都做不到,遍体生寒。

    所以邵国良准备自救,上书朝廷是来不及了,没几天就要夺权了,所以邵国良在这样纠结想了一晚上,赵夏两国的局势,这些目光短浅且蠢的世家,目光长远却坏的世家,当地百姓,自己传承几百年的家族,还有当今天下局势,整整一晚没有睡。

    顶着红血丝的眼睛,做出一个超乎想象合理却又艰难,逼不得已却又符合内心的决定。

    投夏!背叛赵国投奔夏国。

    夏国对于世家并不友好,可是目前来说是他的一条求生之路,不友好总比没命强,夏国对世家不友好,不等于排斥,只要适应夏国的法条,夏国欢迎所有人。

    这个决定异常艰难,他又不得不做。

    他不以最大的恶意揣测世家,对于世家的底线,他有清晰的认知,斩草除根是常态,自己犹豫哪怕一瞬间,都是对世家斗争的不尊重。

    他也不敢打草惊蛇,身边世家出身的将军们都信不过,谁都可能成为汤云复的同伙,也是怕暴露直接撕破脸皮,他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。

    邵国良先写了一封信给家里人,让他们前往房榆道,他也不调回自己的直属部队,怕引起怀疑,而是继续调动到前线。

    摸了一个时间,准备视察前线,回到自己熟悉的部队里,确保自己的安全。

    他能确保忠诚的也就一万人,直属有两万人,但是有些是既效忠赵国也效忠他的,他能保证只效忠他的人有一万人,所以暗暗调整这一万人来到这一块,在寿安房榆边境布防。

    投夏是有讲究的,一般投夏,夏国也不会重视,夏国又不看名,看能力,但是证明自己的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而且有没有机会也不好说,夏国的将领不少。

    所以尽可能的带着精兵投奔才能获得重视,荣华不好说,夏王宽容,明事理,富贵是能拿到的。

    他最想把两万的他直属的玄甲军带走,可惜不行,这一万人就是他最大的诚意,能保证这些人投降不抵触,不惹麻烦。

    下令放族人渡过关卡,大约等了一上午,邵国良下令军队往房榆道前进,不明所以的军队信任他们的老将军,没有疑惑,还以为要进攻房榆道。

    行军到黄昏时刻,驰道上却多了乌压压的军队阻拦,不是夏国的军队,是赵国的玄甲军。

    “中计了。”邵国良一看阻拦的玄甲军顿时明白自己中套了,进了别人设计好的陷阱,那个裨将只是一个诱饵而已,利用不安定感促使他反叛。

    他们名义上不好对付自己,自己好歹是赵王任命的统帅,玄甲军,赵国王室的比例非常重,如果真的起冲突,用大义还不好控制自己。

    现在不同了,邵国良他反叛了,这也就意味着他身上统帅的光环不在了。

    果然,借助扩音设备,对方高声劝降。

    “诸位将士,奸贼邵国良企图背赵奔夏,亲族家属已被擒获,诸位将士不要自惑,速速放下武器投降,迷途知返。”

    邵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