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二时,在校方的努力下,为她争取到了一个省里面的数学竞赛资格,在没有任何名师辅导,甚至都没有参加过奥数班,仅凭自学的一些奥数知识,她便拿了接近满分的成绩,在省里近千名竞赛生中排名前五。

    消息一出,震惊他们学校。

    她也毫无争议地入选了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国家集训队。

    在集训队一个月里的三次考试,她成绩名列前茅,甚至在第三次测试中拿了满分。

    这样的成绩,也锁定了她将代表国家,前往瑞士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,可就在出发前的几天,她却被教练组临时通知,有人顶替了她的位置,这无疑给了她当头一棒。

    的确…

    在水平都差不多的情况下,国家队的选拔更加看重历史成绩。

    苏允就像一匹黑马横空出世,虽然惊艳,但依旧无法改变教练组陈旧的观念…

    认为苏允的成绩,有一定的运气成分,她只是一个考试机器,论真实水平,创造力和想象力,她又怎么可能比得过那些从小在竞赛环境中走来的选手。

    和那些早早就获奖无数的天才相比,她就是一个特殊的例子,无论背景和资历都太浅了。

    当然教练组也没有完全否定苏允,只是认为她需要更多的磨炼,受一点挫折未必是坏事,也向京大数院给她要了一个保送资格,不用参加高考,便直接进入全国唯二的最好大学,最强专业之一的京大数院。

    但苏允却婉拒了,一方面是因为国家队的事情,让她有点不舒服。

    另一方面也是她足够自信,就算凭借自身实力也能考入她心目中最理想的专业。

    数学并不是她最喜欢的科目。

    虽然从大四开始,她又选修了数学,物理和哲学的专业课程,一直读完了研究生。

    在国光大学智院研究生毕业典礼前夕,她一共收到了好几份来自国外顶尖学府抛出的橄榄枝,并承诺了她全额奖学金。

    其中就包括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系,哈弗的数学系、牛津的哲学系博士offer。

    不过苏允却出乎意料地选择了在国内攻读博士学位,同时开启了创业之路。

    虽然国外的科研条件,学术氛围,创业条件都要远超国内,不过她并没有选择远渡重洋,这并不是她目光短浅。

    多少还是源于一种自信。

    当然除此之外还包括了几样因素。

    她并不是一个崇洋媚外的女孩,相反有着非常浓厚的爱国情节。

    像国内顶尖大学最优秀的那小茬毕业生,或者家庭条件足够优越的,不少都会选择去国外深造,很多人后来都留在了异国他乡,甚至加入了别国国籍,回来的只是少数。

    国家培养的一个顶尖大学生,最后却为它国做了嫁衣,这是国内教育多年来无法有效阻止和长期存在的诟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