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网址:www.kushuxs.net
    翌日朝议之前,众大臣大多数方才听说张周已于前日回到京师。

    “回来了?怎不见他来朝堂?还是说……”

    “或许他如今就在宫里呢?”

    朝中人提及张周,都带着点回避,却还是很羡慕的,回京之后跟皇帝在朝议之前开个小会,甚至跟皇帝一起到朝会现场。

    这待遇,旁人还真没有。

    很多人也过去问询马文升和内阁三人,有关张周回京的情况。

    四人同样没见过张周,不知道现在张周人在何处,自然也就不知道张周回京后的安排,尤其涉及到张周官职上的安排。

    直到朱祐樘出现在奉天门,朝议开始,也没见张周的身影。

    众人又开始疑惑起,这张周回京的消息是否是捕风捉影?

    “诸位卿家,秉宽昨日回京,朕已宣见过他。”朱祐樘在朝议中,主动带出张周的话题。

    众人屏气凝神,知道眼下可能马上要进入正题。

    朱祐樘道:“朕本想以其为莱国公,此事已在朝堂上言明,但以他的意思,还想多为朝廷做些事情,爵位之事他并不着急。”

    还能这样?

    有爵位不要,不着急?那什么时候着急?等他年老?还是说他准备得下一次的军功?

    朱祐樘补充道:“朕跟他所说的,是莱国公的爵位,朕先给他记下了,等将来某个时候,再将爵位加到他身上。”

    “啊!?”

    在场大臣一片哗然。

    先前张周因为偏头关和宁远两战的功劳,皇帝说要给他赐爵,当时所商定要先把爵位记下,是跟内阁大臣等单独内部商议出的结果。

    没有像今天这样把事公开来说。

    众大臣一听,皇帝这是明摆着把张周当特殊人对待,有功劳记着先不赏,就为了让他在文官体系中来祸害我们,等他祸害完了再给他个爵位……哪有这样的?

    谢迁走出来道:“陛下,有功则赏,若是其未来在治军中有何过错,因此而不得不降罪的话,那时只怕如今的爵位也难维持。”

    “谢阁老所言极是。”

    马上有言官出来附和。

    朱祐樘道:“你们的意思,是若秉宽未来于朝中,有何大的过错,这爵位就不赏赐了吗?不然!无论将来朕对他是否信任,哪怕是朕突然有一天驾鹤西去,由太子登基,今日之议也该作数。”

    谢迁一听。

    好家伙,皇帝都拿自己的命来做比方,是不是下一步你还想说,就算是大明亡了改朝换代,今天的商议也作数?

    光在这里说有什么用?

    朱祐樘眼看这些大臣对此都很有意见的样子,态度也逐渐转而强硬:“西北用兵之事,如今虽然多已仰仗于总制三边军务的秦纮,但涉及到未来大计方针等事,则都要依仗于秉宽。朕留他在朝,而不是在都督府中治军,难道这有何过错吗?”

    谢迁闻言低头退回到自己的位置。

    “朕以其为翰林院侍读学士,这是在《大明会典》成书之后,便做出的决定,以此让他经常出入于东宫,为太子教授课业,无须他侍讲于经筵日讲,但要以其教导于太子;朕以其为后军都督府左都督,多问策于军务;以其为太常寺卿,是为兼职,若有天机时变等事,由他多向朝廷和朕进言;以其为兵部左侍郎,则是由他行日常用兵问策之事,无须他监理部堂事,但可出入于朝堂。”

    “研武堂由朕所创立,以其为兵部左侍郎,也是由兼研武堂教习等事,以此来推进大明的火炮和火器,及神机营的日常调度和训练。”

    皇帝一连串,给张周安排了很多职位。

    这些职位张周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