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网址:www.kushuxs.net
    宁夏。

    朱凤率兵撤回到宁夏镇驻地,进城之后马上前去求见杨一清,从朱凤领兵出城后,朱凤再没机会见到杨一清,所期冀的援军没来,杨一清也一直都留守在卫城内。

    “杨中丞。”

    朱凤心中还是有不满的。

    这一个月,他被折腾得不轻,既损兵折将,又让自己在军中的威名受损,更重要的是他成天在担惊受怕中渡过。

    说好了咱是一起面对强敌,一起奉旨出兵的,结果就我一个人去?耍猴呢?

    杨一清道:“这两日宁夏各路线报,未再有鞑靼活动迹象,鞑靼撤走了。安边侯阻击,当是首功。”

    朱凤面带沮丧之色道:“杨中丞别拿我取笑了,此战我是真发现不如鞑子,鞑子一来我们就要退,根本没法打,而且鞑靼人现在学精了,从来都不正面冲击,人马非常分散,专门抓我们在后方的人马,路上只抓到一个鞑子……一个首级都没带回。”

    此话,近乎于直白的大实话。

    杨一清闻言后,不由眉宇之间呈现出忧色。

    他也在琢磨,这是个什么玩意?说你有功劳,结果你先把自己贬损一顿?鞑靼人撤走了,这功劳不给你,难道说其实是三边总制秦纮调度有方?

    我们总要跟朝廷上奏的,要不是请功,就是请罪,难道你不知道这一点?

    “说你是,你就是。”杨一清面色冷峻。

    在治军这件事上,杨一清不喜欢与人扯皮,以他的严肃也不太喜欢朱凤这样吊儿郎当的模样。

    让你干嘛就干嘛,你一个带兵的武勋,哪来那么多废话?不知道我们传统文臣就瞧不起你们?

    朱凤道:“杨中丞,请恕我说句不好听的……”

    杨一清也恼了。

    你知道不中听,还说给我听?你不知道什么叫听令行事?

    还没等杨一清出言喝斥,朱凤已经在那侃侃而谈了,“此番鞑靼人撤走非常蹊跷,或是后方发生什么大事,以我所见他们是不得不退。”

    杨一清皱眉道:“你是说,鞑靼后方有内乱发生?”

    朱凤摇摇头:“我是想说,陛下会不会已经暗地里派出莱国公等名宿,领兵袭击他后方了,他们不得不退?”

    此事上,朱凤提前没得知任何的情报,他纯粹是以对张周的“崇拜”,才会说出这番话。

    我朱知节很清楚,鞑靼人不是被我打退的,更不是被我吓退的,宁夏镇我这路人马已经是最精锐的,如果鞑靼退兵跟我没关系的话……能这么牛逼逼着鞑靼人退走的,只能是我那个“上天入地无所不能”的张兄。

    只有我明白,我的张兄一定会在我遇到危难的时候,替我解围的。

    杨一清面色不善道:“目前尚未得知大明有出兵的迹象,各路人马,包括延绥、大同、偏关等处,也未传消息来有兵马进逼草原。”

    消息的滞后性,也让杨一清琢磨不透问题关键点在哪。

    即便杨一清有军事谋略,他能想到其实是辽北的王守仁带六千兵马奇袭鞑靼大后方,并逼迫巴图蒙克带兵回援?这得什么脑袋瓜,才能联想到这一层?

    别说是杨一清不信,放大明任何一人都不敢相信会有人敢玩这种战略,不然马文升也不会跳出来指责张周每次都想取巧……而且没有一般的实力,鞑靼后方驻守的数万兵马足以应付,无须巴图蒙克亲自回兵。

    如果不考虑这一层,似乎只有一种解释……

    那就是,巴图蒙克已经抢完了,觉得再这么打下去也没必要,所以就撤兵了。

    因而杨一清从开始,就打算把功劳归在朱凤身上,说这是朱凤御敌有功逼着鞑靼人撤兵……如此一来,跟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