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网址:www.kushuxs.net
    顺天府乡试结束。

    众考生出考场,而阅卷才标识着开始,对张周来说,还要渡过几天内帘封闭的生活,等阅卷结束之后,到八月下旬,才能出贡院回家。

    “这几天也没外面的消息。”

    当晚刚跟几名同考官会面,坐下来吃了一顿饭,商议好来日阅卷的细则,回到自己所住的小院之后,张周突然觉得,这种封闭的生活或许并不太适合自己。

    什么选拔人才的,好像并不是他的人生目标。

    只需要知道历史上有什么人曾经做出过成绩,有这个潜质,然后在这个人尚未发迹之前任用起来,那就够了。

    要到下层亲自去发现,这差事还是辛苦了一点。

    还有就是自己是来追求跟前世不一样生活的,把自己关起来,做的事情再有意义,好像也跟自己来大明的初衷相违背。

    “爷,这还有很多天才能出去呢,这里面吃得好住得也还行,就是不能出去,是挺闷的。”

    刘贵感同身受一般。

    刘贵也属于那种外向的人,以前也是为了养老娘出去跑一些散活,不肯干辛苦事的,不然也不会选择了跟投机取巧的张周。

    张周道:“出去之后,安排你去打仗,你去吗?”

    “小的哪懂得打仗?还是留在爷身边,跑跑腿就行了。”刘贵挠挠头。

    在张周面前,他是一点都不避讳自己的无能,反正跟张周是相识于微末的,张周也了解他是什么人,不用装。

    正说着,门口有杨廷和的声音传来:“蔡国公,不知可否进来谈谈事情?”

    相比于张周在阅卷事情上的得过且过,杨廷和明显太重视这次的乡试阅卷了。

    毕竟这是杨廷和守制回京之后,皇帝所委派给他的第一个差事,还是跟张周一起来完成,他也知道事情不能由自己做主,基本上每件事都来“请教”于张周。

    这也跟在翰林院中的官职和地位,张周比他更高有关。

    别看他杨廷和在翰林院的资历更深,但问题是张周升得更快,下级听上司的调遣,本来也天经地义,就算从贡院出去,回到翰林院体系,他杨廷和照样是下级。

    “简单收拾一下,我要跟杨翰林谈事。明天鸡叫之前就叫我,早阅卷,早出场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内阁值房。

    李东阳将一份本次顺天府乡试的三场考题汇总,列在纸面上,拿给刘健和谢迁看。

    谢迁看完之后,笑盈盈道:“不像是张秉宽的性子,出题沉稳,倒像是杨介夫的手笔。”

    大明官场中人,非常善于去揣摩他人的意思,拿到一份考题,他们都能分析这考题到底是张周所出的题目,还是杨廷和所出的题目,就好像人的性格和成长轨迹不同,从四书五经上截取段落都能有偏差。

    李东阳道:“我倒不这么认为,倒是有可能,三场下来都是张秉宽在出题,而杨介夫在考场内,能发出多大的声音?”

    这是在提醒谢迁。

    别忘了杨廷和现在是下级,且在入贡院当考官之前,皇帝还亲自召见过,明显是提醒过杨廷和,考场内一切以张周的意见为先。

    在这种前提上,所有题目出自张周就不足为奇。

    刘健显然对题目出自谁手,也没多大的兴致,放下写着题目的纸张道:“你们两家都有后生应考,尽可能不要去涉及考试之事,再者此番乃陛下以张秉宽选士,要的是个名。题目和阅卷的结果如何,本就不重,要是张秉宽真在考场内坏规矩,多半也会有人暗中透出风声,到时再参劾也不迟。”

    谢迁道:“也是,谁出的题目,有何区别?但选出来的人,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