臣看到这种情况知道事情已经定下,当即上前道:“君上,若是您非要让孙膑担任军师,臣觉得也不是不行。”

    王堪眼睛一亮,瞬间觉得还是公室老臣识大体啊。

    “不过,老臣觉得还请让臣跟随其一起前往军中。”

    “大冢宰,您年纪不小了,军中困苦,您若是有个闪失,让孤如何向先祖交代?”王堪脸色一变,连忙说到。

    “君上,非是臣一定要去,而是不得不去!”大冢宰道:“一个十四岁的稚子,若是没有老臣前往,军中那些骄兵悍将如何肯服气他一稚子?到时候便是孙膑有再多的才能,再多的妙计,那些骄兵悍将不听,又有什么用呢?”

    “老臣乃是大冢宰,年轻时也曾追随吴子东征西讨,若是老臣为孙膑站台,那些骄兵悍定然无人敢于放肆!”

    王堪听到大冢宰的话,立刻明白了大冢宰的意思。可是大冢宰今年已经七十六岁高龄,这如何能让他放心?

    “君上,下令吧,老臣也是文王子嗣,公室子弟为国分忧不过应有之事。”大冢宰说完,随即闭上了双眼。

    王堪犹豫良久,最后艰难的点了点头道:“那一切就麻烦大冢宰了!”

    随着王堪诏令下凡,整个淮国学宫都沸腾了,一个年不过十四的少年,居然被任命为一国军师。

    伴随着诏令下达,孙膑也很是高兴,他以十四之岁,位列公卿,可谓是开了淮国历代先河了。

    孙膑在担任军师一职之后,王堪特意抽调了两百羽林卫护送其前往淮北,而大冢宰也与其同行。

    两人一路乘船,很快就来到淮安,然后统帅淮安刚刚集结好的五万大军北上下邳。

    这一路上大冢宰开始教授孙膑军中需要注意的各种事情。孙膑虽然在学宫之中兵势高绝,但是也只是在竹简上看过这些,并没有亲身体验过行军打仗。

    这一次行军对于他来说就是让他来验证书中所学。并且有大冢宰这样一位老臣尽心竭力的教授,孙膑可以说少走了很多弯路。

    以前孙膑研习兵法、兵书,很多时候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。现在有了大冢宰传授,孙膑快速理解那些兵书上的东西,然后将之融会贯通。

    而行军打仗也是最为锻炼人的,仅仅是在大军之中待了几天,孙膑身上原本属于少年的浮躁就已经消失不见,取而代之的沉稳。

    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