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宁,也慢慢的陷入了回忆。

    现在孙家总共有两间半房子,格局是一进门就是外屋地,即是厨房又是杂物间,放有水缸、碗架子等等

    往里走就是外屋,也可以叫大屋,这里是孙父孙母再加上20岁的姐姐孙小丽还有四岁妹妹孙小宁四人的住所。

    至于里屋比较小,是孙赶超自己和22岁的哥哥孙赶伟居住,别看不起眼,就孙家的这两间半房子,整体的生活水准,那都在光子片上层。

    因为有的人家可能房子比孙家大,但人口也多呀,祖孙三代十多口子人都挤在三间的屋子里,那是比比皆是。

    68年末在北方江辽省,省会吉春市可谓是全省经济文化的中心,又因第一汽车制造厂是闻名全国,不过每个城市都有穷的地方。

    吉春市也不例外,当年由于灾荒和战乱,从山东、河南、河北、山西拥来了大批流民。

    他们也在这里地势低一些的地方安了身。由于都是贫穷的农民,大多数都没钱修建讲究一点的房子,当然周家除外。

    周志刚胆子比较大,也比较幸运,想着盖一个大房子,将山东老家的父母接过来,于是便借了高利贷,没想到解放以后放高利贷的人被镇压,他竟然不用还了。

    除了周家以外,很多人并不打算长期扎根,有朝一日还是想回老家的,于是人们就地取材,挖土脱坯盖起了一片片泥墙草顶的泥草房,因为想的只是临时暂住,很多连地基都没打。

    后来这里又历经了日军的侵占、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和抗联部队的接管,一直到新中国的成立,才正式成为了一个新的行政管理区吉春市共乐区。

    再后来,这个土坯房群落里的狭窄土路终于有了街名,还都是很阳光和传统的名字,光仁街、光义街、光礼街、光智街、光信街,这五条街区就组成了光字片。

    因为这里是全市远近闻名的穷,而且都是社会的底层,多半都没什么文化,于是流传着一句谚语,“好男不娶桃苑路,好女不嫁光字片”。

    光字片的原因众所周知,至于说桃苑路,那是因为解放前,是吉春市的“八大胡同”,很多妓女在那里扎根生女,所以建议好男子别娶那里的女子。

    “赶超,别在那儿傻愣着了,赶紧过来端菜,你爸和你哥他们已经回来~”

    还是那个熟悉的声音,打断了孙赶超的回忆。

    “来了~”说完将妹妹放到炕上,自己穿鞋走到外屋地。

    孙赶超不用看都知道,今天的菜系不是酸菜就是白菜,其实如果要是放点肉也挺好吃。

    关键是想啥美事呢,哪有肉啊,基本上都是放点土豆条和粉条,而且家家过的都不富裕,做菜连油都很少放。

    根本没有什么花生油、豆油,就算有也不是孙家这种普通人家能长年吃得起的,平常吃的大多都是荤油,也就是肥肉靠出来的。

    把饭菜端上桌以后,便听到在外屋地刷锅的母亲喊道:

    “赶超,快出去帮忙~”

    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