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网址:www.kushuxs.net
    这个也不敢太确定。

    他只能从已知的信息与患者的病史,年龄,工作性质进行综合诊断。

    患者入院后做的一些检查显示,应该是单根神经受累。

    虽然患者的手掌不能伸直,但是虎口有感觉,左上肢其它神经支配的肌肉肌力正常。那就说明患者的病因有可能出在桡神经上。

    与肌皮神经、背侧神经、掌侧神经的关系不大。

    现在已经锁定病灶在桡神经,但是具体病因,以及其它情况却一无所知。

    核磁共振显示患者的颈椎没有异常,这是好事情。

    基本可以排除颈椎压迫、病变的可能。

    脊神经应该是好的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病灶部位又缩小了一些。基本锁定在左上肢桡神经这一小块区域。

    “这个想要确诊,肯定要做一个更深入的检查才行。神经病变,肌电测试可以查出来一部分。但是针对这个病例,仅仅只是查一个肌电信号肯定是不够的。剩下的直观、高效检查方式,恐怕只有手术探查了。”

    李敬生的眉头微微皱着。

    不断分析着患者的情况。

    手术探查一直不容易被患者和家属接受,就连医生也尽量避着它。

    因为它属于有创检查。

    要是把病查出来了还好,没查出来,天知道家属和病人会怎么闹?

    遇到不讲理的,打完医院的投诉电话再打主管部门,然后找媒体记者。

    总之就是各种闹。

    医生的处境往往会特别被动。

    有些事情,不是有理就能说得清。

    所以,医生考虑检查方式时,如果两种检查方式都有同样的诊断意义,一个是两三千的核磁共振,一个是几百块的手术探查。

    医生会毫不犹豫的选前者。

    不为别的,大家都怕惹麻烦。

    “反正我也只是个医助,万一答错了,失分了,还有钟主任。”李敬生这样想着,也就没有再犹豫,果断申请了手术探查。

    并且写明了具体的探查部位。

    申请后,结果很快出来了。

    经手术探查发现桡神经主干呈沙漏样病变,整个神经几乎完全断裂。

    看来申请手术探查是正确的。

    影像检查很难发现这种深处的神经断裂。

    怪不得这一路的肌电信号消失呢。

    现在病因算是基本查出来了。

    他暗松一口气,但是想要确诊具体的病因,还得继续往下查。

    这根桡神经是怎么断裂的?

    患者在工作中因为用力过猛,造成神经撕裂?

    显然不太可能。

    一般来说,人体的各组织、器官结构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,已经变得非常科学合理。

    比如最重要的脊神经,会被保护在脊椎骨内部。

    大脑会被保护在坚碍的颅骨内部。

    为了降低头部发生撞击的伤害,我们的头部甚至进化成了椭圆形。

    再比如血管,表面能看到的都是静脉血管。

    划破后会致人迅速失血死亡的血管,基本都隐藏在深处。

    患者在工作中哪怕用力有些猛,也不可能单单把桡神经给撕裂了。

    这个断裂的部位也不符合易撕裂部位。

    李敬生仔细看过术中探查的图片后,没发现桡神经近乎断裂处存在明显卡压。

    但是术中查探时发现手肘上有一段长约八九厘米长的神经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