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将来也要开。

    海贸多赚钱,朝廷用不了,就可以免除农民、城内穷苦底层百姓的各种税赋。

    让这些底层百姓,也能喘口气,何乐而不为。

    方孝孺看着朱标双目中,对未来的畅想,忍不住试探问:“太子,咱们不效仿福建,搞雇工身股制吗?”

    乡土村社配合雇工身股制,才是均财富最好的手段。

    朝廷收上来,再反哺百姓。

    他身为官员,太清楚,其中贪污等各种因素,会损耗多少。

    最终,真正落到老百姓手中后,所剩无几。

    朱标微微诧异,“希直支持雇工身股制?”

    方孝孺点头。

    有些话,他不能说。

    比如,燕王一旦出海搞成,中原百姓人心向背的问题。

    难道还能命令燕王:我不搞,你也不准搞!

    “太子,臣认为,我们即便不能堂而皇之搞,也可以低调、缓慢扶持一些,愿意搞雇工身股制的商贾……”

    他知道太子的难为之处。

    但不能因为难就不搞了。

    “燕王在福建搞雇工身股制,是利用独家享有的海贸权以及大燕商行……”

    大燕商行,在他看来,其实就是燕王的‘皇商’。

    朝廷手中资源也很多。

    完全可以扶持一些皇商。

    将来朝廷开海,颁发证书,只有拿到证书的,才能做海上贸易。

    对于那些搞雇工身股制的,予以政策倾斜,更容易得到证书。

    他相信,只这一条,就能引导很多商贾施行雇工身股制。

    当然,其中肯定也会有阻力。

    但并未逼迫,现有的商人改造,只是未来的利益,只有搞雇工身股制,才能分到更多。

    如此长时间引导。

    全面雇工身股制不敢奢望。

    但至少,大明境内,除了福建,还会有更多施行雇工身股制的商人涌现。

    做,总比不做强吧?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朱标认真听完方孝孺的想法,笑道:“你的提议很好,不过孤还要好好考虑,你也清楚,这件事很大。”

    此事,关乎百官对他的支持。

    即便搞。

    也不能现在搞。

    至少,做储君期间,不能提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朱标就有了定计,随即转移话题,“沐英和蓝玉写信给老四,希望去鸡笼屿观摩新军,老四回信,邀请他们明年去福建,孤想着,明年你、练子宁、齐泰、黄子澄等人,也跟着去,去福建看看,考察考察……”

    方孝孺激动起身,“臣谢殿下给臣这个机会!”

    其实他特别想去看看,乡土村社+雇工身股制会产生什么奇妙反应。

    可官员是不能随意前往异地的。

    太子爷的提议,简直提到他心坎儿上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随着朝廷大议开始。

    福建税收情况,也渐渐传开。

    “听说今年海贸为朝廷增加了二十万税赋!”

    “嘶!第一年就二十万?”

    “明年上千个乡土村社也开始出成果,恐怕增加的数额会更多!”

    “福建可是个穷地方!燕王去了一年,就增加二十万税收,未来,福建的势头恐怕会越来越好,越来越强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福建海贸为朝廷贡献二十万税赋,好似往平静湖面,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