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步扩张往西边转运货物的渠道力。

    就要解决陈家。

    短时间内。

    他无力这么做。

    倒不是打不赢。

    而是距离太远,打赢了,他的兵力投射距离太远,东番的底蕴无法支撑。

    需北征打赢,大量俘虏逐步迁徙开发东番后,才能做这件事。

    至少需要两三年。

    海贸需求量趋于饱和的情况下。

    挖掘经济宏观引导这张牌的潜力就十分有限。

    剩下的,只能向内开拓。

    不过……

    朱棣微微皱眉,看向叶茂,“如今的瓶颈期,外部海贸这张牌,我短时间内,不可能给你们提供更大的需求,如果想突破瓶颈期,就需要精细化乡土村社,扶持福建乡土村社,提供一些,咱们大明境内需求的东西,这可是个精细活,伱确定,福建地方官员,能胜任?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不是他质疑福建官员的能力。

    实在是他对福建地方官员的品行,不敢抱有太大期许。

    这群只会当官的家伙。

    让他们实干?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说实话,精细化乡土村社,他也很想干。

    但他知道其中困难。

    精细化,就意味着,要引导、培育每个乡土村社村庄,发展差异性的、零散性的东西。

    这可给了地方官员,胡搞乱搞的机会了。

    和搭建乡土村社模板不一样。

    最基础的乡土村社模板,是经过建安、闽县等地乡土村社建设经验,总结形成,最适合福建所有农村的一套简易框架。

    是定型的。

    地方官员只要按照框架细则,引导百姓去搭建就行。

    不给地方官员变更的选择。

    等同于,一刀切。

    在这个过程中,肯定有少数百姓,受委屈了。

    但没办法。

    一刀切,至少可以确保地方官员,无法从中上下其手,不给地方官员巧立名目发挥的机会。

    大多数百姓,都会因此而受益。

    曾今,他也搞不明白,为什么要搞这种十分不人性化的一刀切施政措施。

    直到他指导福建乡土村社改造时,才明白。

    下面执行的人能力不够、不可信、不可靠。

    一刀切,反而是最优选择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叶茂笑着拿出一份名单,起身递给朱棣,“王爷,这是这几年,福建乡土村社建设中,臣观察各地县府官员,汇总的名单,都是在乡土村社建设过程中,表现优秀的各级官员,这些人,具备实干能力……”

    朱棣边听边看。

    暗暗惊讶。

    他没想到,叶茂竟然做了这么一手准备。

    可见,这个人其实是有能力的。

    这份名单很详细。

    不但汇总了这些具备实干能力各级官员,在过去几年的成绩。

    还根据品性、权力欲……

    等各种因素,对各级实干官员,分门别类做了评分。

    甚至,连这些官员的家庭背景,都做了了解,附在后面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朱棣耐心看完后,放下文卷,笑着抬头,手指轻轻敲击文卷,略作沉吟,询问:“你是想让这批官员去搞乡土村社精细化建设,一举打破福建的发展瓶颈?”

    叶茂含笑点头,补充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