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r>
    “政治上,盛世之下的奢靡,让官员们失去了,唐初勇于奋斗的精神,勾心斗角,争名夺利,渐渐成为朝堂主流,最终,逐渐演变为党争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军事上,军人丧失荣誉感,将领把军权视为私有,视为自己谋取权力的筹码,而下面的将士,则单纯将从军,视为养家糊口,谁给钱,就给谁卖命,丢掉了唐初的家国情怀,丧失了,唐初军人的荣誉感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李隆基本人,更是沉迷于盛世之功,完全忘记了,他能有此成就,是从太宗开始,几代人积累的成果,变得骄奢淫逸,做出强夺儿媳那等败坏风气,丧失民心之事。”

    “我很早就说过,一个群体,一个国家,想要塑造什么样的风气,很大程度,就看精英层。”

    “因为百姓都在学习、效仿精英层,在科技无法发展到,普通人可以拥有足够影响力的情况下,精英层就是一个国家,整体风气的引领者,策源地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众人认真听着。

    同时反思,自身、自家、以及燕华,有没有发生,朱棣口中提及的种种现象。

    有些苗头!

    这些年,朝堂的权力之争,已经有些苗头了。

    毕竟,燕华如今人口七百万。

    富足繁荣。

    达到了,历朝历代未有之盛世。

    可以说,创业已成,虽然斗争不似大明朝堂激烈,不择手段。

    可大家都为了今后,身前身后名,已经开始布局了。

    其次。

    他们这些官员,虽说富裕程度,比不上那些商人。

    但朝廷给的俸禄,以及绩效,退休之后,还能拿一份退休俸禄。

    家资也不少。

    更主要,他们有着,商人、工人、农民都没有的权力。

    他们能克己,可家人,尤其是孩子们,难免就会骄纵。

    就比如。

    近几年,文官子弟和武将子弟,经常约在燕京郊区,骑着自行车,要么浩浩荡荡搞自行车竞赛。

    要么,直接打群架。

    百姓看到这种现象怎么想?

    他们把这些小问题,小苗头忽略了。

    可王爷显然注意到了,这是在给大家敲警钟。

    等朱棣话落,蒋进忠开口,“王爷,各家的孩子们,这几年,的确闹腾的太厉害,虽然没有对百姓做什么,可毕竟,引发了不好的现象,臣以为,是不是可以,让他们去锻炼锻炼,比如去军营?”

    众人纷纷点头。

    “这是个不错的主意。”朱棣含笑点头,“我准备,组建一支,青年垦殖军团,主要招收,十六岁到二十三岁的青年,包括官员、将领、商人、工人、农民家孩子,人数规模暂定十万吧。”

    十万!

    众人不由震惊。

    却也耐心等着朱棣下文。

    “这些年,我们多次前往龙洲,对龙洲进行初步,较为详细的探查,我准备,把这支青年垦殖军团,送往龙洲,让这群来自各个群体的孩子,在那边,为我们今后,垦荒、建造迁民定居点做准备,采取轮训制度,两年期限结束,孩子们就回来,可以继续读书,也可以考取仕途,亦或是经商。”

    “此举,主要的目的,就是让咱们的孩子们,明白、体验创业之艰辛,锻炼他们的体魄、精神,同时,各个群体的孩子们相互接触,促进彼此间相互了解。”

    “咱们这一代人,了解工人、农民,可咱们的下一代、下下一代,他们含着金钥匙出生,得到了最好的资源和教育,可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