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的教官团帮忙训练的。

    每一次燕华军事变革。

    以秦王为首的藩王们,在请示陛下,得到准许后,都会外聘燕华教官团回中原,帮忙训练。

    藩王军,才是真正传承了燕华军的精髓。

    其实,陛下也一直在等太子,主动开口请示,请求外聘燕华教官团。

    可种种不能说的原因。

    这么多年。

    太子始终没有提出来。

    “咱们兄弟,君臣,一直从元末那个活不下去,人吃人的世道走来。”朱元璋突然开口,欣慰看着蓝玉,“你和沐英是那个时代走来众人中,年纪最小的佼佼者,其实,咱从一开始,对你们就寄予了很大很高的厚望。”

    蓝玉闻言,不由想到,洪武初年的所作所为,羞愧难当,“陛下……”

    他现在,回想洪武初年那个蓝玉。

    都会忍不住抽自己几个耳光。

    立国后,陛下对大伙儿是严厉。

    可站在一个帝王,一国之君父的角度上。

    陛下若是纵容他们。

    那就是对天下百姓犯罪。

    朱元璋摆手制止蓝玉,“洪武初年,你的表现的确让咱很失望,所幸,后来你经历了一些挫折,幡然醒悟,变了。”

    “你的每一点变化,咱都看在眼中,咱都认真观察了,若非如此,咱也不会,把北境军十五万精锐交到你手中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此番军中大规模调整,咱没有把你调回朝中,你心里不要多想。”

    “不调你回去,是咱认为,十五万北境军,交给谁,都不如交给你蓝玉,更让人放心。”

    “其次,别看你是标儿的妻舅,可这些年,你充当革新急先锋,也与标儿的想法不符,未来,标儿继承皇位,雄英为储君,他们父子思想有分歧,必然发生争执,你在朝中,咱知道,依着你的性格,一定会维护雄英。”

    “就像上次,你抢先站在雄英面前,为雄英挡下砸来的茶杯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,可以预见,一旦你回朝,你和标儿之间的冲突,在标儿登基后,一定会加大,在有心人的挑拨离间中,这种分歧会更大,与其如此,不如留在北境军中,你掌握十五万北境军精锐,就是雄英最大的依仗!”

    “而你,却能远离中枢,远离矛盾的源泉。”

    “太子肯定也明白这一点,所以,将来他登基后,依旧会信任你,但也不会调你回京,在朝堂上,担任更重要的职位,他会继续让你在北境,统帅北境军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蓝玉听闻朱元璋的所有安排后。

    起身。

    噗通跪倒。

    额头触地,哽咽道:“臣蓝玉,谢陛下为臣考虑的如此周全!”

    洪武初年,他做了那么多错事。

    如今,陛下走到生命的尽头,却还替他蓝玉做了周祥考虑。

    这不是施恩。

    对他,陛下没必要施恩笼络。

    毕竟,即便不施恩。

    难道他就不支持自己的亲外甥雄英了?

    至于他掌握兵权会不会造反,要不要为此而笼络他?

    也没必要。

    雄英最大的支持者,根本不是他。

    而是燕王!

    有这位在。

    除了那些不甘失败的保守派,可能铤而走险。

    其他人绝不会,也绝不敢!

    朱老四的海陆军,可不是吃干饭的。

    别说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