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果不知道为什么,在中文互联网上,这部电影就莫名其妙的被传为了神作,还安上了一个“全球票房3.5亿美元”的帽子。

    说实在的,这部电影里借用主角的嘴,输出的全是关于哲学、科学、神学以及西方社会发展史的讨论。

    吴渊要真把这部电影拍出来,不管做不做本土化的改编,都不会卖座的。

    而《彗星来的那一夜》不同,这部电影讲的就是一个“平行时空意外发生交织”的奇幻故事,十分悬疑有趣!

    任何国家,任何文化背景的人,只要认真看,都能看得懂这一部电影,不需要接受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。

    唯一可惜的就是,这部电影是纯新人作品,更像是一部实验作品。

    电影拍摄全程手持镜头摇晃又随意,画面构图也并不严谨,拍出来的效果更像是一个长篇volg,让这部电影的商业气息降低为零。

    而且电影的头十分钟实在是太过散漫无聊了,虽然头十分钟的聊天中埋了很多伏笔,但是观众真的很难熬过这十分钟,等到之后的彗星划过,平行时空开始交叉。

    如果想要更有商业价值,那吴渊必须要给这部电影做一些瘦身,并且调整拍摄手法。

    这把高端局!

    还好,吴渊觉得自己做得到。

    梦中干了20年业内工作,国内的、国际的各种电影看过无数的吴渊,自认为还是能搞得定这样一部单一场景构图分镜的。

    而且胶片摄像机的拍摄手法和数字DV是真的差别很大,学院派出身的导演玩起镜头,是真的会有高级感的。

    至于本土化的修改,以及剧本前面十分钟散漫的剧情,改起来也不是很麻烦。

    因为原片是一部没有剧本的电影,导演只是把演员的身份、他们之间的关系和一些基本设定告诉演员,然后就让演员自己发挥了。

    所以在台词上,除了一些必须说出来的关键台词,其他很多台词都是演员即兴发挥的,这就导致很多台词铺垫都太冗长了。

    吴渊要做的就是精简台词,将大量词句结构过长的台词提炼精简。

    在不变动核心剧情的情况下,让演员台词更加简洁清晰,直指故事,然后增加更多的悬疑冲突点进去,让电影的枯燥无聊减少,紧张刺激增加。

    这样一番修改下来,不说能够让这部电影成为啥票房黑马,但是吴渊相信拍出来的成片,卖一笔丰厚的版权费和改编费应该是没问题的。

    是的,吴渊压根就没想过,这部电影要指望靠国内的票房赚大钱。

    他拍这部电影,是奔着世界三大奇幻电影节去的!

    开什么玩笑呢?

    2000年的内地电影有市场可言?

    《卧虎藏龙》都只有1500万的票房!

    为什么国内的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们,都爱年年拿着自己的电影往欧洲各种各样的电影节跑?

    真就全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艺术抱负?

    屁!

    那是因为欧洲各大电影节开幕的同时,也是一场盛大的电影交易会啊,来自全世界的购片商都齐聚一堂!

    大家伙都奔着去卖片呢!

    外国人买电影可都是用美元的!

    一家片商卖个几万美元,卖他三五家就收回成本了,要是卖个十几家就是血赚!

    而且这钱还不用和院线分成,制作方纯赚!

    至于国内的票房,也就起个锦上添花的效果!

    在这年头拍电影,不卖版权,全指望内地市场是绝对不行的!

    当然,吴渊也没有想要放弃内地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