粪肥。针对的主要是城南城北的那些住户,每户人家每月固定给十几文钱,再雇一个人往庄子上拉夜香。经过一个冬天,肥料积得足足的,足够三个庄子使用了,就连山上的果树,和山脚的牧草场,也撒了一层肥料呢!

    正在施肥的田里,味道自然不怎么样,赵氏赶紧领着女儿女婿和外孙女回了小院子。宋四喜带着俩侄子,上山泡了温泉。苏云和小女儿,则留下帮赵氏的忙。

    苏文昌闲不住,在五六里路以外的黄家村私塾里,找了个教书的活计,每日早出晚归。得知他家出了个举人老爷,不少城里的人家都想请他给自家孩子启蒙。不过,他还是喜欢私塾的气氛,孩子们虽然淘气,却很尊重他这个先生。银钱不多,却让他的心感到安宁和满足。

    苏溪源依然在府学求学,以前那些奚落他、轻视他的同窗,自从参加了他在“宋记”请的庆功宴后,对他的态度判若两人。

    这府城,稍微灵通一些的人家,都知道“宋记”跟辰王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无论是辰王,还是小将军,对宋家人都另眼相待。作为宋家亲戚的苏溪源,也被打上了“辰王府关系户”的烙印。

    苏溪源对待这些同窗,依然是不亲近、不得罪的态度,并没有迷失在某些人刻意的交好和追捧中。这不,我们的举人老爷,正很接地气地,帮忙施肥呢!

    赵氏领着女儿、外孙女,来到院子后面的牲口圈。原本养牲口的地方,被改造成了养鸡场和鸽子笼。养鸡场里,已经收了一批小鸡崽儿,正挤在烧了火墙的一面,叽叽叽地取暖呢。

    把掺了切碎菜叶的麦麸,撒在竹子制的喂鸡槽里。几十只小鸡崽儿,听到赵氏的脚步声,争着抢着朝喂鸡槽扑过来。小家伙们腿脚还不稳,跑得跌跌撞撞,有的甚至被挤了个跟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