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气出个好歹来!

    吴婆子把珠串藏袖筒中,去了蒋家。蒋氏见识多,这东西能值多少银子,她应该能估算出个大概。

    谁曾想,见多识广的蒋氏,也不晓得手串的材质。瞧着像玉石,可颜色太艳丽纷繁,难道是……海外来的宝石?

    “我明儿正好要去县里一趟,你若是信得过我,东西放我这儿,我带给县里‘珍宝楼’的掌柜看看。”蒋氏没有追问这东西的来历。谁家还能没个秘密?就如她自己……

    吴婆子忙道:“看你说的,不信你还能信谁?咱可是正经亲戚!若是能换些银子,麻烦嫂子给我带五……十斤白面,三十斤高粱面回来。”

    第二日,蒋氏坐上大孙子赶的牛车,来到县里。先去相熟的药铺添了些药材,这才往珍宝楼探探行情。

    珍宝楼的掌柜,唬不透手串的材质,不敢给高价,最终只换回来五两银子。得知蒋氏是帮别人卖的,还很通情达理地约定好,如果对方觉得五两银子卖得不值,三天内可以把珠串原价换回去!

    这些珠子串在一起辣眼睛,拆开做成扇坠,搭配色彩相宜的流苏,绝对受姑娘小姐们的欢迎,到时候一条扇坠五两银子都有人抢着要!身为珍宝楼的掌柜,这点生意头脑还是有的!

    蒋氏出了珍宝楼去了粮铺,她并未动用这五两银子,而是用自己带的银钱买了粮食——唉,粮价又涨了!不到俩月,已经涨了三次了!

    吴婆子对换回来的五两银子很是满意,她们家一年都未必能赚到五两银子呢!结算了买粮食的银子,听闻粮价又涨了,心中不由一阵唏嘘——这还让人活不?

    有了买回来的粮食、两只肥野鸡和一只野兔,吴婆子和几个媳妇置办出两桌很是像样的满月席面,还特地打了半斤酒。请的人不多,除了村长、族中的近亲、福丫干娘家,就是苏云的娘家人了。

    苏云家只来了爹娘和她唯一的小侄子。她娘看着她月子里养圆了的脸,放心地道:“娘本来想来伺候你几天月子的,你爹说谁家粮食都不宽裕,怕亲家说咱来打秋风……看到你这样子,娘就放心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