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此,陆渊派出去的十万北伐之军,已悉数渡河。

    而朝廷那边的十四万兵马,除了留了一万人在巴陵郡城看管后路外,也都渡河北上。

    如今在江北之地,周国与越国两边阵营,已各有二十余万兵马。两边集结重兵,大战阴云笼罩在所有人头上。

    “按青儿所言,如今面对朝廷咄咄逼人的态势,周人并没有选择正面硬扛,而是不断退缩。

    不仅又放弃了几座天门府的边缘县城,主力兵马更是退回了襄阳郡荆门府和西川郡巫山府。

    看他们的意思,似乎打算死守这两地,彻底封死大军北上西进之可能。

    而联军这边在武安侯的指挥下,试着强攻了一下两府,但除了损兵万余外,根本突破不了防线。

    如今大军被堵在了天门府,暂时看不到突破的可能。”

    陆渊将军报看完,放下来后,神情沉思。

    如今在前线之中,随着陆渊和蓝彩儿的离去,那边战场上的先天宗师,就变成了朝廷一方五人,周国一番五人了。

    两边势均力敌,谁都取不到优胜。

    而彼此兵马方面,朝廷与他的联军,经过历史大战后,在江北还剩下二十万人左右,并且士气极盛,连连进取,处在巅峰之时。

    而周人多一点,兵马应在二十三四万左右,但士气不算很高,如今都退回老巢了,开始避战躲战。

    总的来说,两边算得上势均力敌,谁都取不到优势。

    “所以现在想要打破这种僵局,就需要更多的力量投入进去。

    而这股力量,可以是顶层战力,如我与蓝彩儿、还有严望秋这些先天宗师。

    也可是普通士兵。比如南海、宁海二国的二十万兵马到来。

    这两方面任何一股力量投入进去,都可起到影响战局的作用。

    现在影响战局胜负的,就是南海、宁海二国了。

    严望秋和苏玄歌什么时候带着他们的兵马到来,这场战争就差不多什么时候结束了。”

    陆渊得出这个结论,然后就将军报扔到一边,不再过多理会了。

    因为就在十天前,他就已经收到了南海国的国书,说严望秋在拖沓了几个月后,总算放下了国内的事务,带着他拉起来的十万兵马,动身北上了。

    而宁海国那边,也同样在七天前发来国书照会,苏玄歌也出动了十万兵马,开始履行对朝廷的承诺,出兵北上。

    如今两国二十万兵马,都已动身。

    算算时间,最早出发,同样距离最近的南海国,可能前锋都已经抵达长沙国南边的阳山府边境了。

    宁海国可能要慢一点,但时间也不会超过五天。

    如今陆渊只需再等个一月,两国兵马应该就能抵达长沙了。

    到时他与蓝彩儿汇合两国,四位大宗师与二十万生力军北上,这么一股庞大力量,足以击破如今周人辛苦建立起来的防线了。

    “那时候说不定速度快点,还能赶在年前结束战争,回来开开心心的办婚礼。”陆渊心中这般想着。

    若能在两个月后的婚礼前,取得一场大胜凯旋归来,那无疑是对婚礼的最好贺礼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时间很快过去。

    眨眼就到了五天后,今天是科举成绩出来,张榜放名的日子。

    在城内一直停留的士子,此时一大早就起来了,聚到了由城外军营改造来的考场内。

    在考场中心,原本大军训练的校场处,几个大大的牌子已经竖起,上面张贴着红榜,榜上写着一个个名字。

    类似的地方,在军营之内,还安排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