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>
    想到此处,他轻轻把白鹿放下,正了正甲胄,所有人不明就里地看着他。

    下一刻,却见蒙恬双手抱拳,猛地一弯腰。

    “今日冒犯灵鹿,实非所欲也,万勿见怪!”

    声音干涩,语气直白,甚至根本听不出歉意。显然这位大秦之上将军此生恐怕是第一次说出此等话语。

    然而,听在其他人耳中,却如同雷击!

    百将此时脑子已经彻底晕了。

    蒙恬,乃是上将军,甚至在王翦故去之后,蒙恬已经成为了大秦第一将,战神!

    他,居然对一头白鹿行礼道歉?

    这是什么情况?

    难不成,上将军于山中遇到瘴雾……

    脑子糊涂了?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百将晕了,一旁的伍县令也懵了。

    他之前就想过,是否有机会保下云梦县乡民,乃至自己发妻稚子的性命,甚至想过是否可以用己身代之。

    只杀余一人,开释全县乡民,不知道上将军是否会肯?

    然而,即使是他自己也知道,这纯属妄想。

    除了将令不可朝令夕改的禁忌之外,伍县令还深知蒙恬绝不是优柔寡断之辈。

    昔日蒙恬率兵攻齐,率三十万大军攻齐国高唐城。

    齐人举全国之兵汇于高唐抵抗,蒙恬一边攻城不辍,一边命偏师将军王贲率军五万,绕开高唐,直插齐都临淄。

    齐王见国中空虚,大军被困于高唐不得返,不得不接受了王贲的招降,并命令高唐守军投降蒙恬。

    因秦将素来好杀,齐王乃遣使咸阳,求秦王政善待降卒。

    秦王政许之,乃传令蒙恬,言天下一统,六国却尚未归心,此时宜以文治,不可武功,万勿再行坑杀等暴虐之事。

    彼时高唐城中有齐兵二十余万,虽秦军连日进攻,损兵却少,纵使投降仍有二十万大军。

    按说秦王政既然已经下令善待,蒙恬应将二十万降卒卸甲归田。然而此时匈奴袭扰北疆,蒙恬奉王命提灭国之师北上,却将这二十万降卒亦一并押走。

    尔后秦兵战匈奴于河套,二十万降卒却被勒令于河套地建长城。

    越五年,得长城千里,而二十万降卒却百不存一。

    这二十万齐军降卒亦是他人之父子丈夫,无数女子日日盼望自己夫君修完长城得归。得此噩耗,齐地无数妇女为良人哭。

    此时女子谓之姜,故曰,齐姜哭城,后世讹为孟姜。

    故此,蒙恬得名人屠第二,此名不虚。

    都不用提他在河套地,杀匈奴俯尸七百里的功绩了!

    二十万齐卒劳累致死,蒙恬眼睛都不曾皱过一下,又岂会对楚人心怀慈悲?

    要知道他父亲当年攻楚地,就曾铩羽而归。身为人子,蒙恬又怎生会对楚人有什么好感?

    然而此时此刻,上将军却突然改令,不再令人将云梦县乡民驱往一线天,亦不让就地斩杀,且突然对此白鹿如此上心……

    难道说,上将军在一线天真的得遇仙人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