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有人心,有百姓愿意追随,那自然就可以积累起力量。

    星星之火,未必不能燎原!

    这也是诸葛亮对刘备有信心的原因。

    在祭拜过刘表之后,大军很快再次上路。

    行军赶路和常人出行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
    人越多前进的速度也就越慢。

    若是只有刘备一人,一人两骑,只怕日行百里都不是问题。

    但人一多起来,每日行军能有十数里便已经实属不易了。

    偏偏现在时间紧张,根本由不得刘备如此慢悠悠的行军了。

    不要看他们现在人数众多,但真正能够战斗的将士却是没多少。

    若是敌人真的打了过来,将士们不但要负责迎敌,还要负责保护这些百姓。

    现在最好的选择无疑是抛下这些百姓,只带上将士们轻车简从,速速出发找到根据地安顿下来。

    如此方能回过头来支援这些百姓。

    至于这些百姓的安危……那就只能让他们自求多福了,希望敌军追上来之后,不会对这些人下死手。

    从理性上来说,自然如此。

    可刘备从来都不是讲理性的人。

    他执意要带上这些百姓,哪怕这会让他缓慢的走向死亡!

    诸葛亮既欣慰又无奈。

    很多时候,这种仁义是刘备积累人心的关键,但在这种紧急时刻,这却成为了拖累刘备,让刘备置身险地的关键弱点。

    但眼下也并非死局。

    诸葛亮十分冷静,很快便做出了分兵的策略。

    这样看似乎是分散了保护力量,却也让队伍的前进速度快了一些。

    如果曹操的追兵耽误了时间的话,说不定他们能够从容脱身。

    在做出这个计划之后,诸葛亮也不由得一阵身心俱疲。

    这种不受掌控的感觉十分不好,他只能将生存的希望寄托给敌人会犯错之上,这实在不是诸葛亮的风格。

    可眼下,却是没有更好的计划了!

    于是刘备便派出关羽带领一部分将士百姓先行乘船离开,双方约定一同在汉津见面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兵分两路,敌人不知道该如追谁。

    诸葛亮本来建议刘备和关羽一起先行离开,因为走水路更加安全,而且速度更快。

    曹操的追兵若是真的追上来了,也无非去追逐水路上的敌人,只能在陆地上奔波。

    刘备先走无疑是最为安全,也是最为妥善的决定。

    可刘备却认为,自己要和百姓同患难,如果自己先行离开,曹操的追兵追上来了,见不到自己岂不是会屠杀百姓泄愤?

    可水路的运输能力有限,无法承载更多的人,诸葛亮只能尽可能的让更多的人跟着船只一起出发。

    陆地上的人越少,行军速度越快,他们也就愈发安全。

    就在此时,有人提议让刘备先保住江陵。

    只有保住江陵,才能遏制曹操军队南下的路线,如此方能保护南方安全。

    刘备深知以人为本的重要性。

    起初或许只是因为心善,不忍心看到这些百姓遭受苦难。

    众所周知,曹操军队的军纪一向不怎么样,每逢破城必定烧杀掳掠,这对城中的百姓而言无疑是灭顶之灾。

    但到了现在这般地步,已经是船大难掉头了。

    刘备若是在此处将那些百姓抛弃,那他多年以来积累的名声将瞬间化为乌有。

    这根本不是一道选择题,因为刘备自从接受这些人的投靠开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