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。有流云于这一线天空上飞快掠过,犹如白驹过隙一般,让人感怀。

    而天门台正上方,两座石峰却陡然凹了进去,形成一个巨大的石洞,站在两人登上天门台的位置向东看,只见一片金光闪耀,云海汹涌,如临上界。

    而除了天空之外,天门台上,亦有可观之处。

    蒙恬之前就曾经见过天门台上的景致,只不过当时他乃是在一线天对面的山坡上,所见有限。

    今日方知,天门台上,竟是别有洞天。

    又似,是另外一个世界!

    天门台占地约一亩,并不算大。

    然而便是这一亩之地,居然有玲珑青山,有潺潺如手臂粗之小溪,又有桃树数株。此时山下桃花已经开过,然而或许是山中清寒,天门台上之桃树,此时正在怒放。

    山风轻抚,无数花瓣落下,地上落红无数,绮丽如仙境。

    天门台一侧,石峰凹陷之始,有一棵巨大的松树,一个古朴大钟正挂在松树下。

    之前蒙恬亦曾看见过此大钟,此时近身,方知此钟亦及其硕大,有足足一人多高。

    不过蒙恬和扶苏此时没有心思关心大钟,两人的目光,齐刷刷地看向天门台最中央。

    天门台乃是一整块巨石,不止是天门台,整个云梦山,都是一块巨石构成。

    若非如此,也不会出现如此鬼斧神工之貌。

    巨石极为坚硬,虽历经亿万年,依然存在。

    然而如此坚硬之巨石,此时却在天门台最中央处,出现了几个明显的凹陷。

    凹陷有三个,规则排列,分明就是一个沉重之大鼎所留下。

    只是此时大鼎已经鸿飞渺渺,唯剩痕迹于地。

    蒙恬和扶苏再次对视了一眼,双方都看到了彼此眼中之惊骇,以及惊喜。

    秦灭六国,收天下刀兵,融而铸之,得金人十二。

    每个金人皆高三丈,重百万斤!

    铸金人时,蒙恬和扶苏已至河套。

    然而从军报上得知,仅仅只是为了铸这十二金人,始皇帝便发六国降兵以及徒羡,亦即罪民七十万!

    其中有一具金人因地基承重不足,铸成后倒下,而为了将这具金人拉起,便动用了足足八千降兵!

    八千降兵方才拉起一具倒地之金人,天门台上这座大鼎,纵使比金人轻,亦轻不到哪里去!

    怕是要数万人才能抬得起那座巨鼎!

    而天门台,纵使勉强摆得下万人,又如何抬着巨鼎下山?

    因此,此巨鼎,必是方才那位踏虹而去之异人带走!

    能负百万斤而行,且尚能一步百丈,踏虹而去……

    绝非世人所谓仙人之流可能为也!

    仙人之说自古有之,世人亦常将仙人与天人相混淆,此乃百家争鸣,人人有自己一套解释之缘故。

    亦有语言演化,古之名词到秦时发生改变,导致以讹传讹之因。

    然而,扶苏与蒙恬皆为大贵族,扶苏更是公族,皆知书。

    那位异人,必然乃是天人之属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