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朱砂为土龙涂了信子,点了眼睛,这才长舒一口气。

    扫视了周围的乡民一样,少端暗暗在心中叹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祈雨乃是极其神圣之事,所谓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!

    意思是,祭祀乃是和打仗同等重要的事,若是往日祭祀,整个琅琊县青壮男子,必将空群而出,于方圆数十里范围内收集柴火,以便让篝火连上天都能够看得见。

    此外,还要筑百丈土龙,毕竟土龙越大,便越能行雨。

    那是何等之盛况?

    哪像现在,只有数十朽老之辈和黄发垂髫,堆个土龙都只有三丈大小,还差点堆死一个。

    他举目看了一眼远处的石道工地,琅琊本有宫殿,为古之越国王宫,然李斯言此乃亡国之君所居者,不详,勒令建造新宫。

    此外,又言始皇帝欲往琅琊台祭拜四时之神,为表虔诚,自行宫至琅琊台凡七十里者,皆要以白石为道。

    尤其是琅玡台附近十里,不可用碎石,而是要用大条石。

    而青壮们日夜赶工,方才修好行宫,又被强令去山中采白石,负石修路。

    听闻,西山已然被采空,白石此时已然需要从三十里外负来。

    三十里,背着沉重的条石,顶着烈日暴晒,路倒被巨石压死着甚众。

    方才少端领人前来祈雨时,便恰好看到了一名负石者倒地,被巨石压在底下,胸骨尽折,拼命挣扎,呼喝求救,声音短促如同寒鸦夜号,须臾气绝,唯有手脚犹在抽搐。

    因其蓬头垢面,已然不似人形,少端不曾认出他是何人,但想来亦是为人子,为人夫,为人父!

    少端不掌县中人口黄册,然据县丞言,因廷尉斯催之甚急,青壮已损三成有余!

    三成啊!

    之前天气尚且凉爽,便损了三成,眼下天气越来越热,将石道修完,琅琊县青壮又会剩下多少?

    听闻始皇帝已至不其,今日或入琅琊。

    又听闻始皇帝一路行来,乃惩治不法,绝平冤狱,所过者若有大治。

    然而纵使是始皇帝今日至此,那些被巨石压死,修建宫殿累死,被日头晒死之琅琊青壮,能活过来乎?

    且,播种并非是下雨便可,而是需要下过雨后数日,地气恢复,方可播种。

    而县中青壮皆在修石道,播种全靠妇孺。

    虽然农时尚有五日,但是若今日不雨,今年,休矣!

    至于祭天……

    有用吗?

    天若不仁,吾等黎元又当如何?

    去岁琅琊就曾遭旱情,只是不曾势大,亦未曾误农时,故收成虽略减,尚能活人。

    去岁冬时,少端就曾率领琅琊县人向四时之神敬献,乞求今年风调雨顺。

    结果,今年自开春以来,却不曾下一滴雨!

    然而,率领一干老朽以及稚子祈雨,已然是少端唯一能做的事!

    他陡然发出一声大吼:“献舞!”

    二十余幼童瑟缩地走了出来,他们脸上此时都戴上了一个树皮面具,看起来有几分狰狞,又有几分可爱。

    “铛”地一声暗哑响声,却是有一名乡老敲响了手中一个小小的青铜钟,而场上的幼童也开始在乡老的指挥下,围着祭台,开始做各种小儿蒙昧之状。

    按照礼法,祈雨需有黄钟,奏大吕。然而琅琊县穷弊,在场更无一人有资格动用此等礼器,只能以铜钟替代之。

    而幼童们,此时正是在扮演山鬼,此乃是所谓的傩舞。傩舞乃是起源于华夏共祖黄帝战蚩尤之事,乃是周朝国礼。

    周天子每年都要行傩舞之祭,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