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制作起来十分的简单,只要拿来一块砖,用它再当模子就行,虽然不敢做的太薄,但一指不到的宽度用起来也没有问题。

    这一下子弄得宋轩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,但石班已经做出来了,要是跟他说已经完全没用的话,估计两人的后果不会太好,所以两人都心照不宣的继续用了下去。

    有了模子之后制砖速度也快了不少,而且大小都基本一致,也只有细微的些许区别。

    一个多月下来,石头终于是烧足了够数的砖,和之前加起来的差不多有六七千了。

    新窑的地址宋轩也早就选好了,离现在的窑也不远,这也是为了方便挖黏土,而且这里距离河流还近,和泥也要方便一些。

    宋轩自然是没有见过窑这种东西,也就只能根据现有的来,一个放陶坯,旁边再突出来一部分作为燃烧室。

    新窑也不用太高,一人高就差不多了,再高到时候不管是放陶坯还是取烧好的陶器都要麻烦不少。

    至于砖头之间还是得用黏土粘合,砌好之后,再用火烧上一遍,基本上还是挺牢固的,虽然做不到浑然一体,但也差不多了。

    这次的窑还是在一个小坡上,按照宋轩的设计,窑体要比燃烧室稍微高一些,放在这个像阶梯一样的坡上也会省事一些。

    毕竟是部落里的第一个砖结构建筑,所以宋轩还是花了不少心思,和石头两人设计了好几天,争取不会出什么大的缺陷。

    一切都准备好之后,接下来便是开建。

    首先肯定得挖出一个地基来,有了地基才更结实,为了保证足够牢固,光是地基就有半米深。

    第一次建这种东西,宋轩也没有做的太大,也就两米见方,太大了一是费砖,二来技术上肯定要更难一些。

    砖头也是和后世差不多的大小,一只手就能拿起来,为了保证足够牢固,所有的砖头都是窄边向内,一层层的摞上去。

    砖头之间用和的非常粘的黏土沾起来,光是这粘土就花了几个俘虏一早上的时间,这才踩到了石头满意的程度,毕竟要是不能把砖头粘在一起的话,那么就等于失败了。

    地基挖好之后,盖起来的速度就快起来了,一层黏土层砖,一开始石头还非常讲究的将砖头砌的一样齐,好在宋轩看到后很快就阻止了他的做法。

    按照这样弄,即使盖起来也不会有多么结实,当然,很大概率盖的时候就倒了,所以砖头还是得错位砌。

    为了保证砌出来的东西不倾斜,也学着用绳子做了个铅垂,不过下面吊着的是块石头,可能叫做石头垂会更加合适一些。

    由于整个建筑并不是很大,宋轩也就没有叫其他人来帮忙了,就他和石头两人负责砌,石陶和石瓷负责打打下手,几个俘虏专心和泥就好。

    两人一人一个铅垂,时不时的拿出来量一下,虽然有点装模作样的成分,但砌出来的强看起来还是非常直的.

    一开始两人还不怎么熟练,用了小半天的时间才把地基弄好,但是上手之后速度就快多了,中午休息的时候已经砌了一多半。

    当然主要也是大家配合的比较好,石陶和石瓷将俘虏们和好的粘土刮在砖头上,宋轩和石头只需要稍微修整一下,然后便可以放在已经砌好的墙上。

    饭后两人也没休息,马不停蹄的准备一鼓作气,争取今天全部弄好。

    很快两人便把四面墙以及齐腰高的燃烧室给做出来了。

    接下来就是最麻烦的屋顶了,最好的情况自然是做出一个圆形的拱顶出来,但是就宋轩这技术,他自己实在是不敢尝试,万一把周围的都弄塌了,可就不划算了。

    不过技术烂,也有技术烂的弥补方式,宋轩和石头采用逐步推进的办法,到了顶端后,每一层砖头都要比下面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