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可法的纠结,心中暗笑。

    其实,明朝末年时,资本主义已经萌芽,而且君主立宪制也有一点点萌芽的迹象。当时的内阁六部,经常和皇帝唱反调,对着干,就例如秦王继爵这个事情,礼部就敢一直拖着不批,皇帝也拿礼部毫无办法,只能下旨去骂礼部。

    文官们正团结起来,不遗余力地夺皇帝的权!

    这其实就是君主立宪制的前奏曲,是制度发展的必然。

    不能说文官们很有远见,只能说,他们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的夺权行为,正好符合了政体演变的应有路线。

    所以李道玄拿这个话出来说,很容易引起文官们的共鸣。

    李道玄继续道:“史大人,上次我夫人和你说过,先进的生产力,需要先进的政治制度来配合。若是政治制度落后,就会拖生产力的后腿,这句话你还记得吧?”

    史可法有点小尴尬,不想承认自己记得这么大逆不道的话,但只能承认:“记得。”

    李道玄:“现在你看到了,皇帝独裁的制度,到处都是毛病,比起皇帝一个人说了算,还不如让内阁六部的官员们站出来,一人一张票,投票帮衬着皇帝出主意,三个臭皮匠,顶个诸葛亮嘛,六部就是六个臭皮匠,能顶两个诸葛亮了。”

    吴甡和史可法都觉得有理,但这话越说越深,两人都不敢继续帮腔了,只能脑子里过一过念头。

    李道玄也不急,种下种子就好了。

    让他们慢慢想。

    他话风一转:“现在秦王府已经服软,短时间内肯定不敢再出来捣乱,咱们难得地迎来了一阵子政治制度不会拖生产力后腿的时间。吴大人,咱们不如趁着这段时间,把步子迈大一点。”

    吴甡精神一振,将念头拉了回来:“还请李员外指教。”

    李道玄:“秦王府不会伸手捣乱,那我就可以把化肥厂、新农作物试验田、养鸡厂、养猪厂什么的都在西安周边搞起来了,趁着老天爷赏雨,民生稍定,把这些东西搞起来,提高粮食产量,自然就能拯救更多的灾民。”

    吴甡精神一振:“此方有理。”

    说到底,政治制度的事太远,他吴甡眼下的工作,还是以救灾为主呢,正好手里又有了五万两银子,不如学着李员外搞搞新厂子。

    吴甡道:“李员外,这些东西,伱要怎么搞,只管开口,本官能帮忙的一定帮,另外,本官也想跟着一起搞一搞,还请你教我一教。”

    李道玄微笑:“没问题!我建厂的经验,吴大人只管来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