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一个人对江湖,对武林,便都有了不同的注解。”

    “我不想与伱说,我觉得武林该怎么样,又应该是什么样子。这是我的武林,而非是你的武林。”

    “我只是想先说,这四品到三品的路,应该怎么走。”

    不讨论主观因素,先阐述客观规律。

    而四品到三品之路,恰好是陆铭想知道的。

    放下茶杯,陆铭神情专注,便听天极缓缓开口。

    “武入四品,则意引天象。你现在虽是五品,但说是半步四品也不差什么。你现在之剑法便能引动天象……那么我且问你一句,为何要引这天象?”

    陆铭回答的干脆利落:“因为天象能增幅出招威力。”

    陆铭人不笨,且喜欢思考擅长总结,之前他就研究过血气窍穴之本质,有了四品剑之后,陆铭当然也得研究意之本质——原理的重要性大于一切!

    但意之本质太过深奥,陆铭无从下手,却也知道了一些表面的东西。

    比如说:天象对于武道的意义。

    总结起来就一句话:天象能增幅出招威力。

    如同逆命一剑的本质,在刺,招式本身就是简单的刺击。

    然而感悟了武道真意,有了意的辅佐,这一剑便能触碰命运,四品再引动天象,这一剑更是至快至强!

    四品武者出手为何要牵引天象?为何要搞得声势浩大?便是因为这能大幅度提升武者出手的威力,并带来种种不可思议之妙用。

    天极听罢微微点头,再问道:“四品三境,是为何?”

    陆铭答曰:“内壮,养意,交汇。”

    这是当初风君封非凡的教诲。

    天极再道:“内壮,强壮体魄。”

    “养意,壮大意志,壮大天象。”

    “天象越强,武者便能从天象中借来更多的力量,使得武者威势滔天宛如神魔。”

    “其实从上古年代,武道之路没有上三品,养意境便是尽头。”

    “那个年代的武者,疯狂壮大天象,天象越强,则力量越强,两位武者相遇,谁天象强谁就是赢的一方。”

    陆铭眼中慢慢露出恍然之色,只是还有些茫然。

    很快,便听天极再道:“但这条路啊,落了下乘。”

    “武者下三品,服毒入体,与毒争力。”

    “武者中三品,血气蕴体,感悟真意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武者一路走来,锻体,血气,悟意,全凭自己,怎么到了养意境,就得借助天地之力了呢?”

    陆铭不由点头:“武者的本质,是伟力归于自身,而天象之本质,是借助天地之力,也即是借助外力。”

    天极微微一笑。

    陆铭的回答不出乎他的预料。

    因为陆铭这个人一路走来,就是靠自己!

    他与周兴林很像。

    相信自己胜过外力。

    当然,陆铭的这个想法,并非是蝎子粑粑独一份。

    前人早就有过这般思考,也因此,才创造出了新的武道境界!

    “交汇开始,便是纳天象于己身。”

    “把你能引动的天象,纳入自身,成就自身内天地,从而达到‘我自成天地’‘伟力归于自身’之效果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四品到三品之路,便是一个身纳天地,铸就金身的过程。”

    天极阐述的是逻辑,是原理。

    但具体怎么做,他不说——因为这东西是教不了的。

    原理知道了,路得你自己走。

   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