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罪大恶极的奸贼,也知道了哪些人可以重用,对各地的官员们也算是一次警告,他们不敢再肆无忌惮的做事了。”

    “每年来上这么一次,总有一天,情况会得到极大的改善的。”

    曹髦这番话像是在安慰张华,又像是在安慰他自己。

    张华只觉得有些羞愧,明明这些都是他们该去操办的事情,竟让陛下说出这样的话来。

    曹髦笑着说道:“无碍,你去派人将郑公请过来吧,朕有要事要吩咐。”

    张华领命,离开了此处。

    曹髦再次看起了奏表来,这次,他却没有发火,情绪很是稳定,他将手里的奏表分成了四种。

    杀,罢免,督促,提拔。

    请访问最新地址

    随着曹髦一篇篇的看起来,堆放在“杀”的行列里的奏表堆积如山,而“罢免”和“督促”的位置上各占一半,“提拔”这里只有寥寥几张。

    曹髦看着面前的奏表,再次翻看了起来,重新进行分类。

    当郑袤走进殿内的时候,所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副画面,皇帝正在不断的翻看奏表,仿佛是在对比,随即又不断的更换他们的位置。

    皇帝面前摆放着四堆上表,随着皇帝的行动,这四堆纸逐渐变得平均了起来,差异也在变小。

    郑袤仿佛意识到了什么,只是跪坐在一旁,不敢打扰。

    曹髦也不知忙碌了多久,终于摆好了面前的奏表。

    他这才看向了一旁的郑袤。

    “郑公啊,今日朕才知道您平日里的不易。”

    郑袤急忙起身说道:“臣只是忙碌一件事,而陛下所要操心的事情很多,怎么敢说自己不易呢?”

    曹髦摇着头,很是随意的坐在了郑袤的身边,他抚摸着下巴,认真的说道:“郑公啊,这中正制要改一改了。”

    “啊?陛下的意思是?”

    “朕记得,当初先秦的官吏要经过考核,后来前汉的太学也设立了考核,到我朝,博士授官都要进行考核。”

    “朕觉得,这中正也需要考核,不是以往的那种点评家世和才学,是用同样的考卷,让他们来进行考核,得分最高的人授予官位。”

    没错,这就是早期的科举制。

    早期的科举制其实还是为世家大族所服务的,因为参与科举需要举荐,跟中正一模一样,寒门压根就没有机会。

    曹髦一直都没有想过推行早期科举制,这是因为此刻的科举制无法解决世家大族的问题,做出来了也是被世家大族所垄断而已。

    但是现在,曹髦又有了推行早期科举制的想法。

    这不是为了解决世家大族,这就是为了单纯的提高官员们的修养。

    曹髦觉得,当今吏治的崩坏是出在了中正制上。

    过去的举孝廉,问题同样很大,地方直接举荐人才,导致门生故吏的情况极为普遍,很多人弄虚作假,互相提拔,哗众取宠。

    正所谓,举孝廉,父别居。

    可如今的中正制,问题好像更大了,按着清谈的标准,点评一个人的才学,家庭,名望,然后授予官爵,这简直就是个笑话!!!

    就看中正制所选出来的这些人,各个看起来都像是得了重症。

    曹髦觉得,早期科举制的诞生,根本就不是为了解决世家大族独霸的问题,而是为了解决这吏治水平差劲的问题!

    很多人觉得科举制诞生在隋唐,实际上,科举制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雏形,而出现的原因,大概也是某天有个能人看到了地方官员的水平。

    曹髦觉得该考试。

    哪怕只是世家大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