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也很难能看到,只能听口述,在这种情况下,你让皇帝将藏书拿出来分给天下大族??

    你这是受宠太过,不打算活了吗?

    就在群臣错愕的眼神里,皇帝居然点起了头来。

    “钟士季所言有理啊,朕听闻,民间的藏书,不曾流通在地方上,圣人的道理,也因此没能为众人所知,民间多乱象,朝中更是如此!”

    “这就是一切的根本原因啊!”

    “不过,钟卿啊,这天下极大,朕的藏书虽然多,但是要如何分散给全天下呢?”

    钟会回答道:“应当抄写。”

    两人的交谈,让群臣都觉得懵,这是真的要放开书库了吗??

    杜预及时开口,“陛下!臣有奏!”

    “有名巧马公,得一法,可令一人在一天内抄写数千张”

    他们三个就这么旁若无人的开始了自己的表演,对着马钧一顿吹捧,随即就决定在各州设立书馆,将藏书分发到全天下各地。

    到这个时候,群臣之中则是出现了不同的意见。

    有人狂喜。

    皇宫内的藏书若是流传出来,最得利的自然是他们,他们可以翻阅那些珍藏的书籍了,甚至可以钻研更高深的学问可以积累更多的知识。

    有人惊惧。

    他们能有如今的垄断地位,是因为他们拥有知识,若是知识流传到天下,所有人都有了知识,那他们还能继续自己的垄断吗?

    虽然知识的传承不是光靠着书籍就能解决的,但是这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大族的垄断地位。

    一时间,群臣争议了起来。

    那些家里没有多少藏书,是靠着自己努力上来的人,都是支持的,而那些靠家里经学传承来聚集势力的大族子弟们,此刻是全力反对。

    双方就这么争执了起来,谁也不让着谁。

    曹髦平静的看着群臣。

    这就是我大魏的大臣们,当利益出现的时候,什么陶丘一,什么残酷的手段,通通都变得不重要了,先将肉吃下来再说。

    而曹髦这边的大臣们,还是很赞同这个想法的。

    这对他们的教化是有帮助的。

    当今庙堂内大族的话语权似乎在以一种很惊人的速度在下滑,平日里若是这样的辩论,他们总是能占据优势,可是当曹髦抛出藏书后,这些反对者就被淹没了,庙堂里的核心已经逐渐被替换取代。

    大族悚然的意识到了这一点。

    荀顗站在群臣里,对此没有发表任何意见。

    他不怕这个,他家传《荀子》,他本人就是荀子的后代,除却荀子之外,儒家的几个经典他们家都有,荀顗本人还是治《易》的大家,他们家拥有最完整的注释,以及代代总结下来的经验和解释,而没有这些东西,其他人就是拿到了书籍也没什么太大的用处。

    就算他们能看懂,只要荀顗不认可,他们就不算是拥有诠释权的。

    直到这次辩论以钟会获胜为结束,曹髦顿时看向了一旁的诸葛诞。

    诸葛诞这个人吧,是如今少有的敢跟何曾正面刚的人。

    诸葛诞可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,这可是在天下真正扬名的机会啊,哪怕就是被何曾抓了下狱,他也不会服软的。

    曹髦抢先问道:“对教化天下,太尉公可有什么上书?”

    诸葛诞随即开口说道:“陛下,若是要教化天下,应当是继文皇帝之政,令地方重视教学,当今地方之学,实在不堪。”

    “只有将教化当作政绩考核里的最重,方才能让各地官员重视这件事”

    诸葛诞自然是侃侃而谈。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