尽管距离当初的中原混战过去了数十年,可那时的破坏实在太大,十室九空的局面下,很多东西都得不到修补。

    而这一次,曹髦咬着牙,勒紧了裤腰带,也是在不得已而为之的情况下,在天下各地大兴土木。

    虽然国库消耗巨大,但是大多数地方的修补工作都进行的很顺利,后汉时的诸多建筑和工程都再次被修复完整。

    曹髦看着报告,心里还是挺有成就感的。

    最先就是修补工作,等到修补完成之后,就是全力开垦和新的水利,到那个时候,北方的繁荣超出后汉也不是什么大问题。

    当然,人口这方面暂时还做不到,大魏跟后汉的人力差距还是有点太大。

    后汉落寞的时候都有三千多万人口。

    如今的大魏,在经过赏田令,狠狠整顿了门阀大族之后,登记在册的人口方才一千五百多万。

    要是没赏田令,这人口都上不了九百万!

    曹髦收起了这些,张华又放上了第二个文书。

    “这是幽州和平州的情况”

    “大司马往平州运送了太多的鲜卑人,还有江东人这里又发生了很严重的雪灾,河北各地如今都在救济。”

    “大司马还在用船只将高句丽人往扬,荆,江等地方运输。”

    曹髦皱了皱眉头,“好,那高句丽王的俘虏们还不曾回来吗?”

    83中文网最新地址

    “大雪堵住了河北的诸多道路,还不曾前来”

    张华又一一说了起来。

    接下来就是学官的事情了。

    学官的事情进展相当的顺利,庙堂对于新增设部门是完全没有意见的,在他们看来,官爵是越多越好的。

    而那些渴望再就业的名士们,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也是“群起而攻”。

    曹髦让钟毓去负责审查名士,再由吏部来进行定夺。

    在他们的配合下,蜀国的学官出现在了天下各地,名士们对这个官位相当的感兴趣,毕竟这是不费力还吃香的位置,开局就能上五品的官职,谁不动心呢?

    经过了苛刻的审查,各地的治学官也都齐全了,还有很多不曾选上的名士们焦急的等着自己能被启用。

    魏晋的名士大多不要脸,说一句厚颜无耻也不过分。

    故而他们能随时转变自己的立场,原先还整日高呼着要隐居山林的那些人,此刻又高呼着要辅圣建功。

    这两件事都算是比较成功。

    接下来就可以慢慢看到成效了。

    而这新的一年里,曹髦则是有着更大的想法。

    吴地的大族也差不多让自己给清理了一遍,接下来,该让蜀地的大族尝一尝这个滋味了。

    对比吴地来说,蜀地的发展极为出色。

    不知道是该说是邓艾太厉害,还是诸葛亮太厉害。

    邓艾按着诸葛亮当初的规划来进行对蜀地的治理。

    第一步就是恢复诸葛亮时期的那些水利工程,结果正好又碰到赏田令,邓艾简直是完美开局。

    他趁着以工代赈,直接就在原先在推行的事情提速。

    蜀地的情况愈发的好转,百姓们的生活也算是不错,反正恢复情况跟吴地比起来,肯定是要更加稳定和顺利的。

    吴地这里时不时就爆发叛乱,一个月就能出现一两次起兵反魏的情况。

    这也让曹髦坚定了对蜀地大族动手的想法。

    这些人要迁往什么地方呢?

    凉州,沙州

    君臣两人攀谈了许多,在张华准备要离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