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着急,船坞那边你看了没有?”孙爱国又开口问道。

    “看过了,我正在做相关的筹备工作,需要什么东西,我直接给设备科,主要是手里的事情太多了,每个项目组跑一趟,一天还不够。”刘海去看过船坞,120米长,30米宽,这已经足够了,因为这边只有京杭大运河出行。

    “上级明年准备把北运河也疏浚了,以后咱们船就从这边出港,正好咱们那边也有车间,主要是上级发现京杭大运河运输便捷,疏浚之后运输能力大大提高。”孙爱国又说了一个信息。

    “听上级的安排。”刘海当然没话说。

    “咱们今年国家的出口比任何一年都多,但是在外面投资的也多,今年的钢铁产量比去年又要翻番,虽然很多是从欧洲进口的二手设备。”

    “但是价格便宜,比自己制造还划算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石油大化工项目,又谈妥了好几个项目。”

    “另外正在与罗罗公司谈判,准备引进他们的发动机。”孙爱国又开口说道。

    刘海听到这话,一点也不意外,正是因为斯贝发动机的引进,才为我国后面的发动机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    当时引进的时候也是反复经历了好几年,首先,当时说的推重比达到六,实际上加上附加零部件以及油泵连五都不到。

    开始的时候对方只是想卖民用的,后来商谈之后,连军用的一起转让。

    当然那个时候咱们也缺钱,现在一方面不缺钱,另外一方面不缺人脉。

    毕竟当时他们卖发动机反对的声音还是不小,这一次咱们究竟买多少刘海很是期待,估计要买几百台。

    “有些东西没办法,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追上的,能够买到就已经不错了。”刘海听到这话点点头。

    “我也听说谈判比较顺利,现在主要就是在技术转让以及价格方面,还有数量方面。”孙爱国点点头。

    “我这边今年可就拿不出什么成绩了。”刘海听到这里,感慨了一句。

    “怎么没有成绩?水泥罐车,吊车这些不算成绩吗?项目组要是没有你带着,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出成绩。”

    “而且你设计的这个重型运输车本来就是难度很高,全世界都没有这样的同类型产品,就连老大哥都没有。”孙爱国现在虽然对具体产品不是很了解,但是也知道这类型的车全世界都还没有。

    “遇到的问题太多了,又没有办法咨询别人,只能先试验着制造一台,能行就行,不行,咱们继续优化。”刘海喝了一口茶,开口说道。

    “你这个是开创了先河,据说老大哥那边有履带式的,但是不大,咱们先造出来再说。”孙爱国也知道现在全靠刘海同志自己琢磨。

    刘海点点头,老大哥要在80年代才会开始制造,现在老大哥是有那种履带式的,但是那个不大,而且没啥越野能力。

    “我争取明年下半年把样车拿出来!”刘海估摸着要等到那时候,因为里面涉及的系统太多了,在设计的时候还要搞一些烟雾弹在里面。

    “还有你老师的船用发动机,你功劳也不小。”

    “厂长,这个功劳我就不要了,要是没有老师,也没有我的今天。”

    “你说了算。”孙爱国对刘海这话倒是不反对。

    孙爱国离开之后,刘海考虑着厂长说的话,引进的发动机直到95年才70%的国产化,那个时候命名为涡扇9。

    不过正是因为多年在这一款发动机上的持续投入,才有了我们后面的发动机。

    什么东西西方不封锁,咱们就制造不出来,西方只要封锁,没过几年就做出来,还比对方好。

    所以在刘海穿越的时候,别看西方在芯片领域封锁咱们,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